2022年1月27日,創業板上市委發布審議結果,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IPO成功過會,成為今年首個在創業板順利過會的半導體企業,順利的話也將是A股第一家車載芯片上市公司。
自2020年比亞迪(002594.SZ)公布拆分比亞迪半導體并實施上市計劃起,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問題就一直是投資者所討論的焦點。
2020年5月22日-6月22日,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比亞迪半導體先后完成了19億元的A輪融資以及8億元的A+輪融資,估值達到102億元。比亞迪半導體開啟IPO進程后,中金公司給與不低于300億元估值。比亞迪半導體的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股數不超過50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擬募資26.86億元。如果按照頂格申購標準,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將到達270億元。
一、全球“缺芯”,新能源汽車爆發背景下,比亞迪半導體正處于風口之巔
2021年,整個汽車行業飽受“缺芯”的折磨, 對此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發文感慨:“抽芯斷供供更苦,舉杯消愁愁更愁”,國內外眾多車企因芯片短缺,紛紛宣布減產或停產,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智能化越來越普及,對于車規芯片數量的需求進一步加強。
依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強勁增長,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33.4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比2020年增長1.7倍。中汽協預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會同比增長47%,達到500萬輛。如果按訂單銷售數量來看,或許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長更為驚人,受限于產能,以特斯拉為例,提車周期已經排到4個月左右,其中芯片供應問題是導致提車周期較長的一大原因。比亞迪半導體此時上市,無疑是剛好趕上目前最熱的風口。
招股書顯示,比亞迪半導體受到眾多一線資本青睞,在IPO之前,比亞迪股份持股72.3%,為控股股東,此外,包括紅杉中國、先進制造基金、小米產業基金等都位列比亞迪半導體前十大的股東。
二、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爆發,營收大增,業績亮眼
根據比亞迪半導體招股書,自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1-6月,4個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3.4億元、10.96億元、14.41億元、12.35億元,凈利潤達1.03億元、0.85億元、0.58億元、1.84億元。比亞迪半導體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已接近2020年全年總額。
三、功率半導體(IGBT)方面擁有IDM模式的運營能力,為其構筑高壁壘
IGBT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驅動控制器中發揮核心作用,直接控制直、交流電的轉換,同時對交流電機進行變頻控制,通過決定驅動系統的扭矩和最大輸出功率來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加速能力和最高時速。
在IGBT領域,根據 Omdia統計,以2019年IGBT模塊銷售額計算,比亞迪半導體在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電機驅動控制器用 IGBT模塊全球廠商中排名第二,僅次于英飛凌,市場占有率 19%,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2020 年公司在該領域保持全球廠商排名第二,國內廠商排名第一的領先地位。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及發展整合,比亞迪功率半導體業務主要采取IDM經營模式,已形成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模塊封裝與測試、系統級應用測試的完整產業鏈,擁有突出的科技創新能力,在車規級功率半導體領域實現突破及自主可控。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其主要特點為集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于一身,相較于Foundry(代工廠)模式與Fabless(無工廠芯片供應商)模式,IDM模式在設計、制造等環節協同優化,有助于充分發掘技術潛力,能有條件率先實驗并推行新的半導體技術。這一模式更有利于企業建立品牌優勢,放眼全球芯片行業,目前僅有少數企業有能力進行IDM模式制造芯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據 Omdia最新統計,以 2019 年IPM 模塊(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是指智能功率模塊,一種先進的功率開關器件)銷售額計算,公司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三,2020 年比亞迪半導體IPM 模塊銷售額保持國內前三的領先地位。在SiC器件領域,已實現SiC模塊在新能源汽車高端車型電機驅動控制器中的規模化應用,也是全球首家、國內唯一實現SiC三相全橋模塊在電機驅動控制器中大批量裝車的功率半導體供應商。
比亞迪半導體圍繞核心產品自主研發并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擁有已授權專利1188項,其中發明專利737項。
除了以上積極的方面,同樣也有不少投資者對比亞迪半導體表示擔憂,其中最大的詬病就是,比亞迪半導體對關聯方銷售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母公司比亞迪集團。目前來看,公司的發展嚴重受制于母公司。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和2021 年1-6 月,比亞迪半導體向關聯方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的金額分別為 90,997.60 萬元、60,144.63 萬元、85,057.79 萬元和 66,996.66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67.88%、54.86%、59.02%和 54.24%。比亞迪半導體的產品主要銷售對象為比亞迪集團,占比均超過50%。
招股書顯示,在其前五大客戶中,除了母公司比亞迪集團,其余四家客戶中均未出現其他車企身影。
比亞迪半導體雖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進入小康汽車、小鵬汽車、宇通汽車和福田汽車等品牌廠商的供應體系,在工業電焊機和變頻器領域已進入瑞凌股份、北京時代、英威騰、藍海華騰、匯川技術等廠商的供應體系。但據其回復深交所問詢的文件顯示,這些車企向比亞迪半導體采購的芯片量級非常小,小鵬汽車只買了不到60萬元的傳感器芯片,宇通汽車也只購買了240多萬的IGBT模塊。
實際上,對于定位于車規級半導體的比亞迪半導體來講,基本上是自產自用,并沒有大規模的獲得第三方客戶驗證。
其次,比亞迪半導體目前旗下總共有5家子公司,分別是寧波半導體、節能科技、長沙半導體、西安半導體和濟南半導體,但其招股書顯示,長沙半導體、西安半導體以及濟南半導體均尚未開展經營活動,也就是說目前僅有寧波半導體以及節能科技在運行。
目前國內車規級半導體產業與國際知名車規級半導體廠商如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電子等廠商還有不小差距。據相關媒體報道,我國汽車芯片90%以上依賴進口,車規芯片的國產替代空間極大,選擇在此時上市的比亞迪半導體,如果積極擴展業務,打入更多的車企供應體系,還是非常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