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業界動態 > 2022年4月新能源汽車國家與地方政策速覽

2022年4月新能源汽車國家與地方政策速覽

2022-06-16
來源: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國家層面

  1. 五部門聯合推進汽車安全沙盒監管

  2022年4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應急部、海關總署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試行汽車安全沙盒監管制度的通告》,共同啟動汽車安全沙盒監管試點工作。范圍對象方面,沙盒監管的對象是:

  1)在車輛中使用的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前沿技術,或實現各級別自動駕駛、遠程升級等新功能新模式。涉及的車輛須通過《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等市場準入條件,取得強制性認證證書,經營性機動車應當符合營運安全相關標準。

  2)申請進入沙盒監管的前沿技術或新功能新模式,以現有的科學認知難以預見其潛在風險。申請進入沙盒監管的企業,包括相關汽車整車、零部件、互聯網科技、數據服務、網絡運營、軟件與系統供應等,需要主動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和監管部門共同對未知風險進行研究和評估,且具備必要的測試和應急處置資源。

  2. 六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2022年4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六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氫能方面,《意見》明確:

  1)攻克核心技術,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綠色合成、功能-結構一體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綠氫”規模化應用等關鍵技術,布局基礎化學品短流程制備、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儲能材料等前沿技術,鞏固提升微反應連續流、反應-分離耦合、高效提純濃縮、等離子體、超重力場等過程強化技術。

  2)提升中低品位熱能利用水平,推動用能設施電氣化改造,合理引導燃料“以氣代煤”,適度增加富氫原料比重。鼓勵石化化工企業因地制宜、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綠氫”,推進煉化、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產業耦合示范,利用煉化、煤化工裝置所排二氧化碳純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點,開展二氧化碳規模化捕集、封存、驅油和制化學品等示范。

  3)增強原料資源保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拓展石化原料供給渠道,構建國內基礎穩固、國際多元穩定的供給體系,適度增加輕質低碳富氫原料進口。

  3. 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2022年4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應急管理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意見》明確:

  1)規范產品安全性設計。企業要制定產品安全性設計指導文件,并根據已銷售車輛暴露的安全問題持續修訂完善。安全性設計指導文件可細分為整車級、系統級、零部件級,包含但不限于整車功能安全、動力電池安全、使用操控安全、充換電安全、消防安全、網絡安全等。

  2)強化供應商管理。企業要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整車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供應商提出明確的產品安全指標要求,制定供應商質量體系評價制度,強化供應商評估。鼓勵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積極配合開放與產品安全、質量分析等相關的必要數據協議。

  3)嚴格生產質量管控。企業要建立完備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合理設置安全質量監控節點,積極提高在線檢測能力。產品下線時按照標準要求開展涉水抽檢、路試抽檢,并重點開展整車絕緣、充放電、淋雨等測試,檢測數據存檔期限不低于產品預期生命周期。

  4)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水平。企業要積極與動力電池供應商開展設計協同,持續優化整車與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匹配以及熱管理策略,明確動力電池使用安全邊界,提高動力電池在碰撞、振動、擠壓、浸水、充放電異常等狀態下的安全防護能力。鼓勵企業研究應用熱失控實時監測預警裝置和早期抑制及滅火措施。

  4. 工信部裝備中心:關于開展汽車軟件在線升級備案的通知

  2022年4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關于開展汽車軟件在線升級備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備案范圍方面,《通知》明確:獲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準入許可的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及其生產的具備OTA升級功能的汽車整車產品和實施的OTA升級活動,應進行備案。申請主體應是汽車整車生產企業。

  5. 兩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2022年4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試點申報主體方面,《通知》明確:申報主體應當具備推進標準應用試點建設的專職標準化團隊或人員,具有實施標準應用的基礎設施。申報主體已開展相關智能制造標準(包括國家、行業、地方、團體、企業等標準)應用工作,取得初步效果。

  試點內容,申報主體圍繞智能車間/工廠建設類、新模式應用類、新技術應用類、供應鏈協同類四個重點方向,開展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工作。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周期為2年。其中,供應鏈協同類提到:圍繞智能采購、智能物流、智能銷售和供應鏈集成等開展標準應用試點。

  6. 國務院辦公廳: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推進充電樁(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2022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汽車方面,《意見》明確:

  1)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鼓勵和引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和現代服務企業向農村延伸,推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進農村。以汽車、家電為重點,引導企業面向農村開展促銷,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推進充電樁(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民宿經濟、戶外運動等服務環境和品質。

  2)破除限制消費障礙壁壘。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數量、放寬購車人員資格限制,鼓勵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限購地區實施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政策,更多通過法律、經濟和科技手段調節汽車使用,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車限購,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建立健全汽車改裝行業管理機制,加快發展汽車后市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落實小型非營運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措施。對皮卡車進城實施精細化管理,研究進一步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


  地方層面

  1. 北京市:推動建設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貨運示范專線

  2022年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能源汽車、氫能方面,《規劃》明確:

  1)全力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結合重點區域建設、城市更新、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構建“以居住地、辦公地充電為主,社會公用為輔”的充電設施網絡。到2025年,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70萬個,平原地區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小于3公里。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

  2)調整交通能源結構。制定推廣新能源車實施方案,大力推動機動車“油換電”,推動氫燃料汽車規模化應用。加大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點區域新能源車推廣力度。除應急、重大活動保障等特殊情況外,公交、出租、環衛、郵政等公用領域用車基本實現電動化。制定私家車“油換電”獎勵政策,引導鼓勵存量私人小客車“油換電”。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爭達到200萬輛。

  3)構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端產業示范集群。充分發揮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和產業鏈優勢,創新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充電樁、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應用。打造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和服務全鏈條創新集群。加快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

  4)提高貨運綠色水平。持續推進大宗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公轉鐵”,構建“鐵路+新能源車”綠色物流運輸新模式,實現鐵路運輸與城市配送有效銜接。加快推動城市燃油貨運車輛清潔替代,發展綠色物流。推動建設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貨運示范專線,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和載貨車替換約4400輛燃油車。

  5)加強能源重點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氫能和氫燃料電池。聚焦推動氫能與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技術進步與產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加快氫氣制備(制造)儲運加注、氫燃料電池設備及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創新研發。發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示范效應,加快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示范應用。探索氫能在交通、發電、供熱等多領域全場景示范推廣應用。探索氨燃料電池、氨能發動機等關鍵技術,推動甲醇制氫燃料電池技術攻關及成果應用。

  6)打造能源創新高地和產業集群——打造“能源谷”先進能源產業高地。依托未來科學城高端人才技術密集優勢,深化能源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動合作,集中打造氫能和氫燃料電池關鍵裝備、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工業互聯網等一批協同創新平臺。發揮其他創新平臺示范作用。支持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在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各類企業設立綠色技術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高水平建設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中關村(房山)氫能產業園,打造一批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創新示范高地。

  7)推動區域能源綠色發展——積極參與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合力打造氫能與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

  2. 四川省:2025年基本建成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

  2022年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電動四川”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明確:到2025年,“電動四川”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電動替代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行穩定、智慧安全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動力電池產業基地。

  3. 北京市: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氫能等產業

  2022年4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深入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新能源汽車、氫能方面,《意見》明確:

  1) 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高效利用。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按照“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原則,推動能源供給體系清潔化、低碳化。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外調綠電規模,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熱泵等可再生能源,促進綠色氫能示范利用。

  2) 加快重點領域低碳轉型發展。積極發展科技含量高、污染物和碳排放少的高精尖產業,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氫能等產業,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

  3) 提升城鄉建設和城市更新綠色低碳水平,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新建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研究供熱體系低碳化重構方案。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制定完善支持使用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等一攬子鼓勵政策,大力推廣新能源車,適度超前建設充換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堅持全域多層次增綠固碳,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4) 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大力推進公共交通、公務用車等電動化進程,加快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貨車示范應用。積極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在石化、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以及機場等重點區域基本實現清潔運輸。

  4. 海南將啟動新能源汽車數據接入省級監管平臺工作

  2022年4月2日,海南省工信廳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數據接入省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海南省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于2022年3月試運行結束,現啟動相關數據接入平臺工作。根據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負責將銷售至海南省并在省內注冊登記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數據接入平臺。按照相關標準,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須向平臺實時傳輸數據共計9大類,70余項,主要涵蓋車輛的運行、充電、位置、報警等方面的數據。未及時接入平臺等情形,可能影響新能源汽車用戶申請補貼資格和補貼發放。

  5. 山東: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支持力度,構建城際交通氫能加注網

  2022年4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新能源汽車、氫能方面,《通知》明確:

  1)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繼續深入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會同各有關部門組織企業積極申報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助力大氣污染治理。

  2)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支持力度。分年度研究確定全省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和加氫站建設任務目標,落實省級獎勵資金政策,指導各市積極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加快構筑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競爭優勢,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

  3)加大試點示范工作開展力度。指導支持濟南市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淄博市作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全面開展試點工作,為全國、全省汽車產業發展新模式、新產品,探索積累新鮮經驗,為全省汽車升級換代、市場繁榮打下良好基礎。

  4)支持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將山東省現行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長至2022年年底,對2022年符合條件的非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5.04萬元/輛,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6.48萬元/輛。擴大黨政機關、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重點區域巡游出租汽車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鼓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環衛、郵政快遞新增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10%。

  5)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將獨立占地的公共充換電站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按照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明確土地供應方式和流程,支持采用租賃用地方式建設公共充換電站。全省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公共文化娛樂場所停車場,配套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車位占總車位的比例達到15%以上,相關部門據此進行竣工驗收。優化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布局,在省內主要高速公路服務區原則上按照50公里間距建設充電設施;提高省內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建成公共充電站(樁)管理維護水平,確保充電樁公共服務平臺在線率不低于95%,支持通過合作經營等模式降低充電設施運營成本。

  6)提升居民小區充電基礎設施覆蓋水平。全省新建居民小區停車位100%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施工、驗收;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對具備條件的小區增加停車位,建設充電樁。鼓勵居民小區采用有序充電模式,支持出臺充電設施建設、使用等標準文件,引導充電設施健康、有序發展。

  7)支持氫能混合場站建設。推動在高速服務區、港口碼頭、工礦廠區及公路沿線建設氫/油、氫/氣、氫/電混合場站。支持利用符合條件的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站點網絡改擴建成具有加氫功能的能源合建站,在符合已有管理規范和安全條件前提下,對不新增用地的,無需另行辦理加氫站規劃選址手續。

  8)促進汽車消費。支持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對2022年符合條件的非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5.04萬元/輛,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6.48萬元/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居民小區停車位100%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在省內主要高速公路服務區原則上按照50公里間距建設充電設施,全年建成各類充電站1000座、充電基礎設施3萬臺以上。

  9)完善“互聯網+”充電設施建設。推動山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與充電運營企業平臺信息共享,實現全省電動汽車充電“一張網”,2022年年底,全省公共、專用充電站保有量達到6000座以上,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4萬臺以上。

  10)構建城際交通氫能加注網。堅持“車站聯動”,在氫氣資源豐富、應用場景成熟的區域,優先布局建設加氫站,依托濟青高速服務區,建設高速公路氫走廊。2022年年底,全省累計建成加氫站30座,日供氫能力達到2.8萬公斤。

  6. 廣西:加快充電設施建設,2022年計劃完成投資5.32億元

  2022年4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廣西“能源網”建設2022年工作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加快充電設施建設。

  1)2022年以全區14個設區市為單位開展項目實施,加快推進充電樁建設,2022年計劃完成投資5.32億元,14個設區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2022年度建設任務數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廣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桂政辦函〔2021〕7號)統籌下達的任務數為績效考核目標。

  2)14個設區市要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部署要求,繼續推進廣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三年行動,持續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 廣州:加快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發展

  2022年4月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發布《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氫能方面,《規劃》明確:

  (一)加快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發展。

  實施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戰略,著力構建“研發設計—關鍵零部件生產—整車制造—測試評價—共享出行”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集群,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試點,打造全國領先的智能汽車平臺和生態圈,建成全球知名“智車之城”。

  1)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

  重點突破“三電”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推進電機、電池、電控、能量管理的關鍵技術研究,提升整車“三電”系統的綜合性能。加快布局“三電”系統全產業鏈,推進電機、電機控制器、機電耦合裝置、動力蓄電池系統、車載充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研究。加強整車“三電”系統頂層設計與能量管理技術研究,支持能量回收系統、電驅動系統和底盤的集成一體化研究,著力開發高比功率、高比轉矩的驅動電機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驅動系統,以及開發新型高效的混合動力總成系統。加強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石墨烯電池等前沿電池技術的研發。

  提升充換電網絡配套水平。科學合理布局充電設施建設,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積極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公共充電網絡。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結合廣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導多方聯合開展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鼓勵智慧燈桿建設運營企業結合臨時泊位要求,建設含有充電功能的多功能智慧燈桿。加快換電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加快構建換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支持國有資本通過參股、合作等形式參與,保障換電基礎設施的用電需求。推動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場景示范。編制實施完善新能源中小客車信息管理服務相關政策文件,研究出臺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上牌、充電和市域內高速通行減免費等政策措施,實行新能源汽車安全質量及申領補貼“雙確認”,積極推動相關領域實現新能源汽車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全面推進公交純電動化,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在黨政機關、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以及出租、環衛、郵政、城市物流配送、機場等公共領域應用,積極推進港口作業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指標化管理,推動私人領域應用新能源汽車有序發展,大力提升個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比例。

  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鼓勵整車企業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引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氫燃料電池整車企業,推動整車企業與氫燃料電池企業開展整車集成合作,率先發展自主可控的高可靠性氫燃料電池專用車和商用車,探索氫燃料電池高端乘用車產業化,加速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商用化進程。重點突破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化,建立自主可控、技術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加快推進低成本、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商用化。開發高效可靠的制儲運氫、加氫技術,著力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經濟性。鼓勵市內氫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等企業加強合作,加快開發具有自主技術的氫燃料電池高性能電堆,對氫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直流變換器(DC/DC)等關鍵部件,催化劑、密封材料和碳紙(氣體擴散層)等基礎材料,以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集成與控制等短板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建立完善加氫基礎設施的管理規范。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建設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基礎設施。支持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開展油、氣、氫、電綜合供給服務。

  2)推動智能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攻克智能汽車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提高智能汽車整車及動力系統研發能力,大力開展智能汽車復雜系統體系架構、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大數據應用、信息安全等基礎技術研究,重點突破車規級芯片、新型電子電氣架構、多源傳感信息融合感知、車載智能計算平臺、高精度地圖、車載終端和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推動車聯網與車路協同技術研究,突破車路信息交互技術難點,完善車聯網運輸管理與服務體系。開展基于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車輛遠程升級(OTA)安全等的基線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提升智能汽車網絡安全技術水平。加強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相關技術攻關項目納入廣州市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推廣獎勵。

  優化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配套。加快統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依托廣州建設全國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機遇,推動先行建設智能基礎設施,著力構建先進完備的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在推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升級、高精度地圖和定位系統應用、“智路”建設與改造、云控基礎平臺等方面重點發力,為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推廣智能汽車道路示范。超前部署智能汽車先進技術示范應用,發揮車聯網先導區的政策優勢,統籌整車企業對智能汽車的測試需求,逐步擴大智能汽車測試道路范圍,完善對各個場景的測試道路劃分與測試道路認定,驗證在不同交通狀況復雜程度與道路限速情況下智能汽車的性能,逐步建設大規模、綜合性的城市級智能汽車應用試點。積極推動在不同混行環境下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在南沙、黃埔應用示范工作。支持智能汽車道路測試場地建設。鼓勵城市間協同合作,建立智能汽車測試場景和應用場景研究平臺,研究和落實多種智能汽車應用場景,支持多種技術路線測試驗證和應用示范。

  加快智能汽車商業化應用。圍繞出行優化、示范運營、公共服務等方向,以番禺、黃埔、花都、天河等產業園區為重點,開展智能汽車示范應用,以示范應用帶動科研及產業。在機場、港口、工業園區和旅游景區等封閉區域開展智能汽車示范運營,推進城市共享用車、智能公交系統、智能道路清掃、智能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建設。推進智能汽車區域內商業化示范應用,探索智能汽車在港口碼頭、共享出行、智能環衛、智能倉儲、物流配送、智能通勤、園區內擺渡車、最后一公里自動泊車等特定場景的應用。鼓勵智能汽車企業與出行公司在營造應用場景、加速科技成果轉換等方面加強合作,創新商業化運營模式。支持智能汽車測試主體開展載客測試及遠程測試,通過多種新型出行服務的多維度、綜合性、大規模城市交通試驗,探索廣州市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新模式。

  (二)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新價值。

  以氫能、綜合能源、智能電網等為重點,著力構建新能源利用、能源新業態等產業鏈集群,協同推進循環經濟等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建設低碳城市,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1)加快氫能開發與利用。

  依托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建設,積極開展氫能利用研究,優化氫能產業鏈布局,重點建設黃埔氫能產業創新核心區、南沙氫能產業樞紐、番禺乘用車制造及分布式發電研發基地、從化商用車生產基地和白云專用車生產基地,打造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研發設計中心、裝備制造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實現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8. 佛山出臺新能源城市配送貨車運營扶持資金管理辦法

  2022年4月9日,佛山市交通運輸局發布《佛山市新能源城市配送貨車運營扶持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新能源城市配送貨車包括氫燃料電池城市配送貨車和純電動城市配送貨車。對符合條件的氫能源貨車,按照以下標準進行補貼:

  1)對輕型氫能源貨車(總質量小于 4.5 噸)、中型氫能源貨車(總質量 4.5 噸及以上,12 噸以下)和氫能源冷藏車三種車型,分別按照 1.5 元/公里、2.0 元/公里和 2.3 元/公里進行補貼,以每 100 公里為一個計算單位取整。

  2)每輛車的補貼金額計算公式:車輛補貼金額=不同類型氫能源貨車補貼標準×該車有效行駛里程數。經核準上述三種車型車輛的有效行駛里程超過 5 萬公里的,每車每年最高補貼 7.5 萬元、10.0 萬元、11.5 萬元。

  9. 福建:加快“電動福建”建設,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業務給予補貼

  2022年4月12日,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應對疫情影響促進工業企業紓困恢復加快穩定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加快“電動福建”建設。

  支持省內新能源汽車(含專用車)生產企業擴大規模、做大做強,繼續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扶持;對省內電動船舶制造企業,在電動船舶交付且運行一定里程后,按交付船舶(含新建和改造)電池動力推進系統價格的40%給予補貼,其中省級首批次示范項目按60%給予補貼,單船補貼不超過1500萬元;對省內電動船舶電池動力推進系統生產企業拓展省外市場,按交付電池動力推進系統價格的20%給予補貼,單套設備補貼不超過200萬元;支持省內組建電池租賃企業,對在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新能源裝備等購買和使用環節開展電池租賃、分期付款等業務的,按照電池租賃企業向電池生產企業采購的電池金額3%給予補助,年度補助不超過3000萬元。本條政策支持范圍包括廈門市相關企業。

  以上政策措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廈門市可參照執行,所需資金由廈門市政府統籌解決。

  10. 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

  2022年4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氫能方面,《規劃》明確:搭建多領域氫能示范應用場景。

  1)支持氫源保障技術創新和應用試點。合理布局電解水制氫規模,提高綠色氫能比例,構建低碳、經濟的綠色氫能供應體系。探索利用垃圾沼氣、污水污泥等生物質制氫,研究在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區等開展垃圾制氫的可行性,促進本市可再生能源高效循環利用。

  2)大力推動加氫站建設。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需求,按照“示范引領、區域輻射”的思路,2025年前建成投運74座加氫站,形成布局合理、適度超前、供需匹配、安全有序的加氫站供給保障體系。

  3)深入研究氫能應用布局。在城市副中心及昌平能源谷、中石油沙河科技園和大興、房山、延慶氫能示范區等產業園區,探索開展氫能在建筑分布式供能、民用熱電聯供、儲能調峰等領域應用。

  4)建立精細化管理標準規范體系:按照城鄉一體化思路,明確管理標準,推動建立城市管理分級分類標準體系。制定背街小巷分類整治提升、街巷分級清掃保潔等城市維護管理標準。制修訂地下綜合管廊、景觀照明、加氫站、燃氣、環衛等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編制城市維護作業和管理定額,逐步實現城市管理領域標準規范全覆蓋,使精細化管理有章可循。建立標準規范優化更新機制,注重行業間有機銜接。

  5)完善配套政策:進一步開放市政公用領域市場準入,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改革創新投融資機制,提高市政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等建設資金籌措能力。研究完善支持城市管理行業領域發展的財政政策。加強財政預算城市管理運維資金統籌管理。適應城市發展需要,研究編制加氫站、儲能設施等布局專項規劃。研究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落實到街區控規等規劃,并在綜合實施層面逐一落實用地安排。研究制定支持加氫站、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等建設的相關政策,編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優先保障能源、環衛等市政設施用地需求。

  二、充電樁方面,《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市電動汽車充電樁累計建成量達到70萬個。

  緩解電動汽車充電焦慮。推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和服務體系建設,在居民意愿基礎上支持鼓勵將停車位及充電設施電氣化改造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鼓勵單位內部和居民區充電設施對外開放,力爭固定車位充電設施“應裝盡裝”,具備社區公共充電條件。優化本市公用充電設施智能服務平臺,完善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便捷服務。

  11. 云南省發布《云南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

  2022年4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云南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明確:力爭到2022年實現產值200億元,新能源電池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3年實現產值500億元,新能源電池產業項目集中建成放量、產業鏈持續完善;到2024年,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產業規模明顯壯大,形成100萬噸正極材料、50萬噸負極材料、15億平方米電池隔膜、20萬噸電解液、9萬噸銅箔、5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20萬噸電池綠色循環利用的產能規模,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

  12. 重慶發布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開征求對《重慶市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意見》明確:

  1)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應在本市具有8名以上電動汽車充換電相關領域的專職技術人員(其中持有國家認可電工證的不少于4人),專職運行維護團隊在設施運行地區應滿足樁群規模要求。

  2)有自有運營管理平臺,管理平臺應能對其充換電設施進行有效的管理監控,實現充換電設施的智能運維,并對充換電運營數據進行采集存儲(保存期限不低于2年),企業級數據管理平臺應具備數據輸出功能及數據輸出接口,并將運營的充換電設施接入重慶市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監測平臺。自有充換電設施及平臺都應具備電動汽車電池的過溫、過壓、過充、過流等故障的安全防護、風險預警功能。鼓勵企業自建視頻監控系統進行有效的管理監控。

  13. 新疆: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22年4月1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

  1)到2025年,全區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其中全區各級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于80%;公共服務領域公交、出租、物流、環衛等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于50%,尤其“烏-昌-石”“奎-獨-烏”及伊犁大氣聯防聯控區域在基礎上再提升5%;私人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15%。

  2)到2035年,全區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占汽車新車銷售總量比例達50%以上,其中公共機構和公共服務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私人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于40%;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

  3)2022年起新建居住區配建停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到2025年,全區各級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充電接口與新能源用車數量比例不低于1∶1;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建成投運不少于150個城市(城際)公共充換電站,開展加氫站示范建設。

  14. 鄂爾多斯市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2022年4月18日,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

  1)到2024年,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8個以上,通過示范推廣、產業培育和技術攻關,實現鄂爾多斯市氫能裝備產業及綜合應用突破性發展。充分利用鄂爾多斯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資源,支撐以煤炭為主氫源結構向低碳零碳轉型,推動鄂爾多斯朝著氫能裝備本地化、氫制產品綠色化、全產業鏈商業化、關鍵技術自主化為一體的“北疆綠氫城”穩步前進。

  2)制氫規模明顯提升。形成新增產能以可再生氫為主,低碳氫為輔的新型制氫體系,實現對化石能源制氫的全面替代。至2024年,鄂爾多斯市可再生氫產量達20萬噸/每年。

  3)應用領域持續擴大。探索可再生氫在化工、交通、發電、供熱等領域應用,實現氫基綠色化工、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發展。至2024年,累計建設加氫站60座,燃料電池車輛推廣超過3000輛,打造5個以上10萬噸級綠色化工項目。

  4)創新能力實現突破。建成3個市級及以上氫能產業創新合作平臺,氫能領域相關技術、核心裝備、相關零部件和原材料制造水平顯著提高,打造以電解槽、燃料電池等為核心的裝備產業集群。

  15. 廣西發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十四五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

  2022年4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發布《“十四五”廣西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第一版)》(以下簡稱《指南》),新能源汽車、氫能方面,涉及的項目有:

  1)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

  主要內容: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底盤域控制系統研究,開發驅動電機、電力電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制儲氫裝置、混合動力總成及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推進相關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加快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創新,聚焦車載智能感知、處理器芯片等核心器件,重點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復雜環境感知算法、車載計算平臺、電子電氣架構、定位與導航系統、自動駕駛系統、智能座艙、車輛線控等核心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要應用價值新產品1項以上,突破關鍵技術1項以上,申請或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以上,制定標準1項以上,實現產業化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實施年限:2-3年。

  資助方式:前資助。

  資助經費:單個項目資助100-800萬元。

  2)新型功能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研究

  主要內容:支持動力電池新材料研發,重點開展高安全高比能量材料體系、新型固態電解質、電池隔膜等領域的研究,支持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準/全固態電池及新型燃料電池產品的開發。支持高性能稀土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支持稀土合金化高性能結構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電磁材料等材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示范。開展石墨烯復合材料、Mxene二維材料等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及下游應用研究,推動其在先進能源、交通、傳感器件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示范。支持碳酸鈣、高嶺土、膨潤土、滑石、石英等非金屬礦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新材料的制備技術開發。支持高性能結構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有機光伏材料、新型有機硅單體及功能材料、特種纖維材料、功能金剛石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催化劑材料、復合超硬材料、儲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高效發光材料、低耗能核心裝備及器件等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

  考核指標:每一項目要求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或新材料1項以上,突破關鍵技術1項以上,申請或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以上,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實現產業化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實施年限:2-3年。

  資助方式:前資助。

  資助經費:單個項目資助100-500萬元。

  3)綠色智能電網和能源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專項——子方向2:能源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主要內容:支持非糧生物質燃料技術、太陽能發電集熱系統、生物天然氣技術、逆變控制系統、氫光熱儲能系統等領域的技術研究,開發高性能電力電容器、干式電力變壓器、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等新產品。

  考核指標:每一項目要求形成新產品1項以上,突破關鍵技術1項以上,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實現產業化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實施年限:2-3年。

  資助方式:前資助。

  資助經費:單個項目資助100-800萬元。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电影痴汉电车|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1章| 穿透明白衬衫喷奶水在线播放| 男女男精品网站| 欧美人禽猛交乱配|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宅男影院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 青草青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四虎a456tncom|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另ts另类人妖| 国产在线观看首页123|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丰满肥熟在线观看|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办公室开档情趣内衣做爽视频|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免费无遮挡毛片| 午夜老司机免费视频|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中文无码字幕中文有码字幕| 一本加勒比hezyo东京re高清|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