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3年商業航天技術沙龍在北京召開。賽迪研究院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允、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系列主任設計師曹志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謝擁軍、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主任級設計師袁建富、羅德與施瓦茨政府與航空航天市場拓展經理景龍龍出席并進行了演講。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508所)、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航長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科環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派代表出席了會議。
賽迪研究院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允就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機遇展開了精彩的分享。他提出,建議政策規劃把控總體在軌衛星數量,盡快布局中低軌道頻段資源,加大低軌衛星發射扶持力度。建議企業穩步完成部署星座階段目標,加快挖掘衛星發射的輔助服務,助推傳統航天企業完善創新機制。
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系列主任設計師曹志宇在針對可靠性驗證的演講中分享道,我國于上世紀90年代,已經逐步建立起航天可靠性相關設計、保證體系規范,但針對商業航天尚未建立相關可靠性規范。可靠性、安全性和質量是產品保證的基礎,是提高產品的可用性、任務成功性,減少人力和保障費用,達到最佳的費用——效能比的必要通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謝擁軍就航天微波設計中的一些重要效應做了深入介紹。他說道,微放電效應是真空環境下,金屬或者介質材料在高能電子撞擊下發生二次電子發射并引起的電子雪崩效應,具有很多危害,抗微放電是星載大功率微波部件設計的關鍵技術,并介紹了許多詳細的解決方案,使人受益匪淺。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主任級設計師袁建富以吉林一號商業衛星為例為我們解讀了長光在衛星測試上總結的重要經驗和方法論。他分享道,衛星制造模式的轉變與測試技術的發展與變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長光深入借鑒手機和汽車兩類產線中先進智造理念與技術,使吉林一號測試技術經過四代革新,實現了功能升級、方法升級、效率升級,助力衛星批量化產能升級。
羅德與施瓦茨政府與航空航天市場拓展經理景龍龍對目前衛星互聯網的技術趨勢做了非常詳盡的解讀。他解釋道通信衛星正在積極開拓Q/V頻段,而太赫茲頻段正處于規劃階段,作為轉發器重要部件的行波管放大器由于在高帶寬、高頻段方面的優異性能已經成為主流產品。多點波束技術是提升衛星通信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激光星間鏈路為代表的星間鏈路技術的推廣顆進一步降低對地面網絡的依賴。以5G NTN應用增強低功耗廣域網絡的覆蓋。
本次沙龍全部內容將在小鵝通保留回放,感興趣的同仁可以隨時掃碼前往觀看。
讓我們下一場商業航天研討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