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信研究院與中興通訊聯合完成行業首次50G-PON三代時分共存技術方案的實驗室驗證,結果表明:EPON/10G-EPON/50G-PON三代PON系統可在同一個ODN中工作,窄頻EPON、非窄頻EPON、對稱和非對稱10G-EPON、對稱和非對稱50G-PON共六種類型ONU終端可同時上線,并滿足現網29dB光功率預算要求。其中,50G-PON通道的上行方向具備25G/50G雙速率接收、及低時延轉發能力;EPON/10G-EPON/50G-PON三通道并發工作時,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最大業務層吞吐量可超過40Gb/s。
50G-PON技術是萬兆光網的關鍵使能技術。工信部于2025年初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EPON/10G-EPON/50G-PON多模共存能力是基本要求之一,亟需解決現網海量非窄頻EPON ONU終端的上行波長和50G-PON上下行波長沖突問題(非窄頻EPON一般采用FP 激光器,上行波長位于IEEE標準定義的1310±50nm區間;窄頻EPON一般采用DFB激光器,上行波長位于1310±20nm區間)。現有規避方案包含非窄頻EPON ONU終端規模升級/退網、或雙ODN工程方案。面向中長期演進,兩種方案規模實施都有相應限制條件或代價。中國電信研究院牽頭,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經過現網調研、系統性研究和仿真論證,于2024年8月首次提出基于多模光模塊(MPM)的EPON區域50G-PON三代時分共存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下行方向采用1366±2nm新波長,上行方向采用1G、10G、25G、50G四速率時分接收方式,并通過混合DBA調度機制支持三代六類終端帶寬按需分配,徹底解決了上下行波長沖突問題。
圖1 50G-PON三代時分技術方案原理示意圖
2025年4月,中國電信研究院與中興通訊聯合攻關,完成了50G-PON三代時分共存技術方案的試商用樣機研制和實驗室測試。樣機中OLT側光模塊采用了小型化SFP-DD封裝形態(相比QSFP封裝體積縮小30%),可支持單線卡16端口高密度方式)。實驗室測試結果表明:
1、窄頻EPON、非窄頻EPON、對稱和非對稱10G-EPON、對稱和非對稱50G-PON共六類ONU終端在同一個ODN中上線,通過上行方向混合DBA調度機制實現所有ONU終端帶寬分配和正常工作。
2、EPON通道、10G-EPON通道、50G-PON通道的光功率預算測試結果均超過29dB,滿足現網功率預算要求并提供一定余量。其中50G-PON上下行通道光接口指標,同比對標原ITU-T標準,達到相應光接口指標要求。
50G-PON通道下行方向:OLT發送功率及ONU接收靈敏度可達10dBm和-26dBm;
50G-PON通道上行方向(25G/50雙速率共存工作):25G速率對應的ONU發送功率及OLT接收靈敏度分別是7.81dBm和-25.17dBm;50G速率對應的ONU發送功率及OLT接收靈敏度分別是9.96dBm和-23.85dBm;上行方向TDEC1.73dB,下行方向TDEC2.53dB。
3、同ODN六類ONU終端業務并發測試中,50G-PON通道在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最大業務吞吐量分別達到40.5Gb/s和40Gb/s, 下行方向和上行方向平均時延分別達到27.74微秒和63.68微秒(不含光纖傳輸時延)。
目前50G-PON三代時分共存技術方案已進入現網試點階段。中國電信研究院將繼續攜手產業界合作伙伴,分析論證不同解決方案的能力和場景,推進產業發展;同時面向各類業務場景開展50G-PON試點驗證,滿足未來萬兆光網超寬智能應用場景的各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