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全球首次!我國在白天完成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 4 月 29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完成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的地月空間激光測距技術試驗,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進行的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標志著我國在深空軌道精密測量領域取得技術新突破。 最新資訊 輸送帶縱向撕裂監測系統圖像采集處理器研究 提出了一種多視點輸送帶縱向撕裂故障在線監測系統的設計方案,實現了輸送帶縱向撕裂的檢測,提高了輸送帶的檢測寬度,降低了線陣CCD相機與線陣LED光源方位調整的難度;提出了一種圖像采集處理器的設計方案,實現了對多路線陣相機圖像的采集、處理及傳輸。以TMS320C6678為核心設計了圖像采集處理器的硬件電路。在集成開發環境CCS上,基于SYS/BIOS系統設計了圖像采集處理器的軟件,實現了對多路線陣相機的控制、多核調度及與上位機的通信。實驗表明,該圖像采集處理器實現了多路輸送帶圖像的采集、處理和高速傳輸,最多可連接4路線陣相機,每路相機采集速率可達25 Mb/s,可用于多視點輸送帶縱向撕裂故障在線監測系統。 發表于:1/18/2018 奔馳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發現有4個難題不易解決 在“環球智能駕駛之旅”(IntelligentWorld Drive)活動中,奔馳為S級轎車植入了自動駕駛技術,研究人員發現,當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行駛上,上面4樣東西會讓無人駕駛汽車感到困惑。 發表于:1/17/2018 基于4通道時間交織的FPGA高速采樣系統 時間交織采樣是提高模數轉換器采樣率的一種有效途徑。為了完成時間交織采樣的通道失配誤差方法評估,提出并設計了一套基于4通道時間交織的FPGA高速模數轉換采樣系統。系統由前端模擬電路、采樣陣列、多相時鐘電路模塊、基于FPGA的數據緩沖與修正處理模塊構成。系統采樣輸出數據通過上傳到上位機進行顯示與性能指標分析。測試結果表明,該TIADC系統通過對失配誤差的數字后端補償后能穩定工作在1 GS/s采樣率。其采樣有效位與平均信噪比分別達到7.03 bit與44.1 dB,可以應用于采樣失配修正方法的驗證與評估。 發表于:1/17/2018 dSPACE實時仿真系統 dSPACE實時仿真系統是由德國dSPACE公司開發的一套基于MATLAB/Simulink的控制系統開發及半實物仿真的軟硬件工作平臺,實現了和MATLAB/Simulink/RTW的完全無縫連接。 發表于:1/16/2018 泰克支持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太赫茲復用器實現超高速數據傳輸 全球領先的測量解決方案提供商——泰克科技公司日前宣布,其儀器在最近的一次技術演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這種技術未來將會為下一代超高帶寬無線通信鏈路的實現奠定基礎。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報告稱,通過太赫茲復用器首次成功地傳輸了兩個實時視頻信號,總數據速率為50 Gb/s,比蜂窩通信網絡大約快100倍。 發表于:1/5/2018 基于PC104的高低壓時序信號監測系統 提出了一種基于PC104的實時信號時序信號監測系統,該系統包括主控設備及時序信號采集設備,板卡采用標準PC104結構。系統可以通過主控設備進行配置時序信號采集設備,實現恒流源、恒壓源信號處理通路的切換及信號采集。同時用戶可以通過增減時序信號采集設備的數量,自配置測量通路數量,具有通用性、擴展性、小型化等優點。 發表于:12/28/2017 精致之選-----SPD1168X單通道可編程線性直流電源發布 深圳市鼎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發布一款高性價比的單通道可編程線性直流電源-----SPD1168X。該產品輸出電流可達8A。 發表于:12/27/2017 基于SII接口的EtherCAT網絡配置方案設計 介紹了EtherCAT工業以太網技術及常用EtherCAT網絡配置方案,分析了常用配置方案所存在的問題,針對EtherCAT配置方法開展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從站信息接口(SII)的EtherCAT網絡配置方案。通過設計實驗對該配置方案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案能有效提高EtherCAT網絡配置的效率。 發表于:12/27/2017 發電系統動態仿真監控平臺研究 為了同步實時獲取電力系統動態仿真數據以實現交互式仿真,使用LabVIEW軟件及其數據記錄和監控模塊設計了一套監控平臺,并利用MATLAB/Simulink軟件進行了驗證。構建了三相同步發電機帶負載仿真模型,可通過程序控制斷路器接入兩種負載產生不同工況,支持現場對發電機電氣參數進行連續監測,利用過程控制對象連接與嵌入OPC技術將測量值傳遞到虛擬儀器監控系統中實時顯示各監測對象當前值和趨勢圖,同時實現了數據采集與存儲、與模型控制交互等關鍵功能。實驗結果表明,監控平臺能正確地監控仿真模型的運行,并執行所設計的各項功能。 發表于:12/27/2017 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分析了拉曼散射斯托克斯光和反斯托克斯光比值與溫度分布的關系,并給出光時域反射距離定位解析表達式,設計出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并通過室內和室外試驗對儀器的穩定性和準確性進行了驗證。室內對恒溫槽的水溫進行測量,其最大測量誤差為0.25 ℃;室外實驗地點在沈陽市郊某大橋上游河灘上,對埋入地下的四層光纖進行注水并測溫,通過傳感光纖,各層溫度變化情況能得到很好反映。 發表于:12/26/2017 ?…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