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 為何設計可靠電源時應考慮真實電壓源[電源技術][工業自動化] 實際使用中,電源的來源從來都不理想。構建可靠的電力系統需要考慮包括寄生在內的實際行為。在使用電源時,我們要確保開關穩壓器等DC-DC轉換器能夠承受一定的輸入電壓范圍,并能以足夠的電流產生所需的輸出電壓。輸入電壓經常指定為一個范圍,因為通常無法精確調節。但是,為了使電源可靠地工作,輸入電壓必須始終在開關穩壓器允許的范圍內。 發表于:12/19/2021 8:36:00 PM 如何使用 C2000? 實時 MCU 實現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EDA與制造][汽車電子] 為了實現零尾氣排放并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持續依賴,電動汽車開始在充電站“補充能量”。這些電動汽車充電站可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成電能,從而增加電動汽車對環境的積極影響。車載充電器與高壓電池形成一個功能單元,確保快速、高效充電,同時保護電池免于過度充電。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6469 第 1、2 和 3 部分描述了上述及其他安全要求 – 該標準負責制定道路電動車輛高壓電氣系統的安全要求。 發表于:12/19/2021 8:16:00 PM 在48V系統中使用更智能的BMS以節約空間、時間和物料清單[電源技術][汽車電子] 在我們實現交通零排放的道路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是從內燃機(ICE)到純電動汽車(BEV)之間的自然過渡。這個過渡期將持續數年,并會根據電氣化水平劃分出幾種類型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一種是輕混合動力汽車,通常配備 48V 電池以支持有限的電力推進。另一種是帶純電動推進和車載充電器(OBC)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發表于:12/16/2021 9:13:00 PM MCU軟件基準測試實用技巧:編譯器優化能力評測指引[嵌入式技術][工業自動化] 在MCU開發和應用中,工程師都需要進行MCU的能力測試,通用的做法是用Benchmark(基準)程序來測試。然而,在做基準測試時,編譯器的優化能力也在測試結果中有較為明顯的影響,同一套硬件平臺,選用不同的編譯器和不同的優化選項,可能得出的結果相差較大。 發表于:12/16/2021 10:32:29 AM 用于動態地面投影的評估模塊和軟件工具入門[EDA與制造][汽車電子] 近年來,隨著標識投影儀的加入,車輛周圍的地面投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汽車制造商已經利用標識投影幫助車主實現汽車定制化,同時也通過照亮車門周圍的地面來提供其他功能。但是,這些系統目前只能顯示單一圖案,不支持除基本樣式之外的任何功能。隨著汽車發展得越來越高級,OEMS正在尋找其他方法讓汽車與駕駛員和乘客進行交互,同時仍提供定制和樣式等特點,如圖 1 所示。 發表于:12/16/2021 10:27:25 AM HIRO 部署新一代可擴展邊緣微型數據中心[電源技術][物聯網] 邊緣計算對于充分發揮人工智能 (AI)、機器學習和物聯網 (IoT) 的全部潛能至關重要。這些技術正在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動駕駛、智能樓宇、機器人、供應鏈管理和醫療保健。 發表于:12/14/2021 9:58:00 PM 使用我們的第三方生態系統更輕松地設計TI 毫米波雷達[微波|射頻][汽車電子] 如果您剛剛接觸雷達或有興趣使用雷達替換現有的傳感技術,那么無論是設計產品還是投入量產,您都需要學習大量內容。為了降低學習門檻,德州儀器 (TI) 創建了一個由雷達專家組成的第三方生態系統,無論您需要什么幫助,他們都可以為您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發表于:12/14/2021 9:30:00 PM 恩智浦擴展觸摸感應功能[人工智能][消費電子] 在當今的智能互聯世界,觸摸屏得到了廣泛應用。如果沒有觸摸感應交互帶來的直觀簡易操作和便利性,很難想象我們的日常生活會變成什么樣。比如現在我們只需簡單的觸摸、捏合、輕掃操作就可以控制各種設備,包括廚房電器、電冰箱、恒溫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其他手持式設備、游戲機、汽車信息娛樂顯示屏、智能家居和樓宇控制、售賣機、電子投票箱以及各種工業控制設備等等。此類設備可謂不勝枚舉。 發表于:12/14/2021 2:58:27 PM 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注入動力[電源技術][汽車電子] 隨著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改進,我們很容易想象未來世界的交通:無論是私家車和SUV,還是卡車行業,都靠電池運行。碳排放量將大大減少。但這僅僅是開始。電動汽車(EV)的舊電池如果加以再利用,將有望以更深刻的方式改變世界——把小型離網電源帶到世界的偏遠地區,這些地區的醫療、教育和經濟發展取決于能否獲得廉價的再生能源。 發表于:12/13/2021 9:23:00 PM 如何實現向高級電機控制的轉變[模擬設計][工業自動化] 基于采用無傳感器磁場定向控制(FOC)的永磁同步電機(PMSM)的高級電機控制系統快速普及,這種現象的背后有兩個主要驅動因素:提高能效和加強產品的差異化。雖然有證據表明采用無傳感器FOC的PMSM可以實現這兩個目標,但需要一個可提供整體實現方法的設計生態系統才能取得成功。利用整體的生態系統,設計人員能夠克服實現過程中阻礙系統采用的各種挑戰。 發表于:12/13/2021 9:19:00 PM ?…899091929394959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