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增長21% 根據Gartner的最終統計結果,2024年全球半導體總收入為6559億美元,較2023年的5421億美元增長了21%。同時,英偉達超越了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首次躍居首位。 Gartner研究副總裁Gaurav Gupta表示:“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收入排名變動的主要原因在于強勁的AI基礎設施需求以及73.4%的內存收入增長。英偉達之所以能夠躍至首位,主要在于其獨立圖形處理單元(GPU)需求顯著增長,GPU已成為數據中心AI工作負載的首選。” Gupta表示:“供需失衡引起價格大幅反彈,三星電子的DRAM和閃存收入增長,得以繼續保持在第二位。英特爾2024年的半導體收入僅增長了0.8%,原因在于其主要產品線面臨的競爭威脅正在加劇,而且英特爾未能把握AI處理需求強勁增長這一機遇。”2023-2024年全球排名前十半導體廠商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最新資訊 三星2025年下半年將量產第十代V-NAND 4月16日消息,三星計劃在本月晚些時候開始量產第九代V-NAND閃存,可用的堆疊層數達290層,相比現在的236層只增加不到23%。 這一代新閃存將采用新的堆疊架構,底部是CMOS層加邏輯電路,上邊是145層閃存陣列,再上邊又是145層閃存陣列。 這種方法雖然更復雜,但是良品率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且可以輕松進一步拓展。 按照三星的規劃,2025年下半年將量產第十代V-NAND,進一步堆疊到430層。 發表于:4/16/2024 智繪微電子和飛騰完成兼容互認證 4月15日消息,智繪微電子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桌面級顯卡芯片IDM929與飛騰的騰銳D2000處理器,已經完成兼容性適配認證。 經過雙方團隊共同嚴格的測試,IDM929 GPU在飛騰騰銳D2000處理器平臺上整體運行穩定流暢,性能與兼容性表現良好,達到了穩定、高效、安全的使用標準。 未來,雙方將基于IDM929顯卡芯片、飛騰處理器和國產操縱系統,實現更多信創國產化應用落地。 此前在2月初,智繪微電子IDM929還與龍芯中科自主研發的LoongArch龍架構完成了兼容性適配認證。 發表于:4/16/2024 三星獲美國至多64億美元補貼于得克薩斯建2nm晶圓廠 4 月 15 日消息,美國政府今日宣布將向三星電子提供至多價值 64 億美元的補貼,而三星電子將在得克薩斯州投資超過 400 億美元,建設包括 2nm 晶圓廠在內的一系列半導體項目。 與臺積電一樣,三星電子此次同美國政府簽訂的是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備忘錄。 三星電子將在得克薩斯州的兩個地點建立一個半導體生態集群 發表于:4/16/2024 北京半導體IP企業華夏芯被申請破產 北京半導體IP企業華夏芯被申請破產 4月15日從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獲悉,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24)京01破申97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西安九步坊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對華夏芯(北京)通用處理器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夏芯)申請破產清算一案。經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隨機搖號確定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為華夏芯管理人。 發表于:4/16/2024 傳中國要求電信營運商在2027年前淘汰外國芯片 英特爾和超微AMD周五(12日) 美股盤中股價雙雙跌逾4%,此前外媒指出中國要求國內大型電信營運商在2027年前逐步淘汰外國芯片。 發表于:4/16/2024 安世半導體Nexperia遭遇黑客攻擊多家客戶數據遭竊 聞泰旗下安世半導體 Nexperia 遭遇黑客攻擊,消息稱多家客戶數據遭竊 發表于:4/15/2024 中國供應商已經占據了俄羅斯芯片市場的89% 中國供應商(不含臺灣)已經占據了俄羅斯芯片市場的足足89%! 俄烏沖突以來,西方世界持續封鎖俄羅斯,中國臺灣企業也不能把芯片賣給俄羅斯,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發表于:4/15/2024 LG推進自研DC-Q AI芯片商用 LG 公司近日發布新聞稿,展示了旗下自主研發的本地(on-device)AI 芯片 DQ-C,并計劃部署到 8 個類別的 46 款產品中。 發表于:4/15/2024 Intel A380做成單插槽的半高刀卡 4月14日消息,Intel日前正式發布了邊緣和嵌入式版本的Arc A系列獨立顯卡,共有多達六款型號,并有眾多合作伙伴捧場,產品遠比游戲卡豐富。 比如凌華科技(ADLink)打造的一款Arc A380E,就非常有特色,厚度僅為單插槽,高度僅有常規的一半,也就是個超薄的刀卡,非常可愛。 發表于:4/15/2024 谷歌基于Arm的定制芯片將于今年晚些時候上市 為了趕超云計算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谷歌正試圖通過定制的Arm服務器芯片降低云計算服務成本。 日前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loud Next會議上,谷歌云CEO Thomas Kurian表示,基于Arm的定制新處理器將于2024年晚些時候上市。 憑借這款Arm架構的新芯片,谷歌希望能夠趕超亞馬遜和微軟等競爭對手。這些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多年來一直采用類似的策略,并在不斷增長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市場上展開激烈競爭。 發表于:4/12/2024 ?…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