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英偉達官宣:CUDA將全面支持RISC-V架構! 早在2024年10月,英偉達在RISC-V北美峰會上透露,其在2015年就選定將RISC-V選定為其專有Falcon微控制器(MCU)的繼任架構。由于 MCU 內核是通用的,因此可以在英偉達的產品中廣泛使用。根據英偉達當時的預計,2024年英偉達將交付10億個內置于其 GPU、CPU、SoC 和其他產品中的 RISC-V 處理器,這也凸顯了定制 RISC-V 內核在英偉達硬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此次RISC-V中國峰會上,Frans Sijstermanns也指出,英偉達是RVI和RISE的董事會成員和技術委員會代表,也是相關規范的貢獻者。英偉達產品中的微控制器都是基于RISC-V架構,具有可配置、可擴展和安全保護功能,并且也被集成在30多個IP中,每年出貨量超過10億個RISC-V MCU。 最新資訊 英偉達新推降配版B200A供應部分企業客戶 8月7日消息,市場近期傳出消息稱,英偉達(NVIDIA)已經取消了B100并轉為B200A。但根據TrendForce的報告稱,英偉達仍目標在2024年下半推出B100及B200,將供應CPS(云服務提供商)客戶,也另外規劃了降配版B200A給其他企業型客戶,瞄準邊緣AI應用。 TrendForce表示,受臺積電CoWoS-L產能吃緊影響,英偉達會將B100及B200產能提供給需求較大的CSP客戶,并規劃于2024年第三季后陸續供貨。在CoWoS-L良率和量產尚待整備的情況下,英偉達同步規劃降規版B200A給其他企業客戶,并轉為采用CoWoS-S封裝技術。 發表于:8/8/2024 消息稱三星8層HBM3E存儲芯片已通過英偉達測試 8 月 7 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稱,三星電子第五代 8 層 HBM3E 產品已通過英偉達的測試,可用于后者的人工智能處理器。 發表于:8/7/2024 豐田也加入日產-本田SDV聯盟? 上月,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宣布加入日產與三菱汽車的車載軟件開發聯盟,使得日本汽車行業呈現出雙頭競爭的格局。而另一陣營的領頭企業為全球最大車企——豐田。 不過,在日本政府SDV(軟件定義汽車)委員會主席Hiroaki Takada看來,日本國內不應該競爭而更應該合作。他認為,豐田汽車也應該加入本田-日產的聯盟,以便更好地與海外競爭對手交鋒。 發表于:8/7/2024 英飛凌宣布全球裁員1400人 8月5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一,德國汽車芯片大廠英飛凌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4財年第三財季(2024自然年第二季度)財報。由于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該財季營收未達預期,因此第三次下調了2024財年全年的營收預期。同時,為削減成本,英飛凌還宣布將全球裁員1400人。 英飛凌第三財季營收為37.02億歐元,環比增長2%,同比減少9%,也低于此前預期的38億歐元;毛利率為40.2%,而上一季度為38.6%;調整后的毛利率增至42.2%,而第二季度為41.1%;部門營業利潤達7.34億歐元,同比減少31%;部門業績利潤率為19.8%,相比上年同期的26.1%,下滑了6.6個百分點;凈利潤為 4.03億歐元,低于預期的 4.47 億歐元,同比大跌 52%。 發表于:8/6/2024 全新晶體管3D成像技術來襲 8月5日消息,近日瑞士保羅·謝勒研究院的一組科學家,包括Tomas Aidukas和Mirko Holler,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Gabriel Aeppli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Tony Levi一起開發出了改進的X射線成像技術,被稱之為 ptychographic X 射線層析成像 (PyXL)技術,分辨率高達4nm,可以在不破壞芯片的前提下,提供芯片內部晶體管及布線的清晰的3D圖像,以揭示芯片內部的設計/制造缺陷。 發表于:8/6/2024 消息稱三星電子與Naver將在Mach-1后實質結束AI芯片合作 消息稱三星電子與 Naver 將在 Mach-1 后實質結束 AI 芯片合作 發表于:8/6/2024 機構預計2024年DRAM收入將激增至980億美元 機構:預計2024年DRAM收入將激增至980億美元,同比增長88% 在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后,受高性能計算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需求的推動,存儲器行業預計將在 2025 年實現創紀錄的收入。 發表于:8/6/2024 南方電網全國首次實現新型儲能百毫秒級調控 8 月 5 日消息,據南方電網 8 月 5 日晚消息,全國首個精準柔性穩定控制系統開始投運,該系統率先實現對新型儲能資源百毫秒級的快速、連續控制,提升負荷控制精度 1000 倍,實現“非民生用電精準控制”、新型儲能百毫秒級“以調代切”柔性控制。 發表于:8/6/2024 高通驍龍8 Gen4部分規格和測試數據曝光 8月6日消息,據wccftech報道,近期高通正在以各種時鐘速度測試其即將發布的驍龍8 Gen 4平臺,早期的泄漏數據顯示,該SoC在Geekbench 6測試中的多核性能突破了 10,000 分。現在,基于該芯片組參考設計的最新 Geekbench 6 測試結果也已經曝光,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到驍龍8 Gen 4 的單核和多核性能,雖然分數低于之前獲得的分數,但它仍然比 蘋果A17 Pro 等當前一代芯片更快。 發表于:8/6/2024 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接口研究中心揭牌 8 月 5 日消息,8 月 3 日下午,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接口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腦機中心”)正式揭牌。 發表于:8/6/2024 ?…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