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 Force最新報告,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93億部,年增長10.3%,其中來自中國地區的手機品牌合計出貨量高達5.39億部,占全球比重超過四成,并囊括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的七個席次。但中國市場趨于飽和,影響全球未來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手機面板供應商躺著賺錢的時代宣告結束;雖然其他傳統產品及新一代智能穿戴等產品對面板需求持續增加,但還難以對全球產能提供有力支撐,整體行業景氣仍然供大于求。
從面板技術分析,a-Si顯示面板無論是產能,還是品質都遇到了提升的瓶頸,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移動智能終端市場對高端顯示面板的需求,而LTPS、Oxide和AMOLED面板技術伴隨著智能終端市場的巨大需求而快速崛起。2013年以來,主要面板廠持續投資LTPS產線,瞄準中高端手機市場需求,據Wits View預估全球整體LTPS產能2016年或達到1070萬米平方;從2014年起,市場對Oxide面板從認可到需求,需求量迅速攀升,其中夏普的IGZO面板的出貨量最為快速,夏普也投入幾百億日元打造Oxide面板產線,盡力滿足市場需求。而以三星為首的AMOLED面板的小批量供應轉為大規模的量產階段,特別是三星今年把對外品牌廠商的供給量提升到50%以上。
上圖是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競爭態勢,從圖上可知,全球面板廠商都在爭奪下游的智能終端設備品牌廠商,尤其以大陸的品牌廠商成為各大面板企業爭奪的焦點。但在日韓臺及大陸三國四地上來講,又各有優勢。
日企以技術取勝講究后發先至策略
日本企業以技術優勢取勝,特別在LTPS、Oxide顯示技術,具有出類拔萃的能力,如JDI的LTPS面板技術已經成熟,并且進行了大規模的量產,搶戰市場先機。而Oxide面板以夏普的IGZO技術為先導,進一步蠶食其他品牌企業的市場份額,目前,這些日企除了蘋果和三星之外,正在大力爭奪大陸的一二線智能手機品牌廠商。
韓企主打“王牌”AMOLED面板
韓國企業如三星,目前主要以中小型AMOLED面板的出貨量為主,三星把5代液晶面板產線轉賣給大陸的信利,把資金用于AMOLED的建設和研發上,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見,在AMOLED領域,三星仍是一位可尊敬的對手。
目前,三星在中小型AMOLED面板市場市占率在75%以上,仍舊主導全球中小型AMOLED面板市場,除了中小型AMOLED面板外,還輔助發力LTPS、氧化物面板市場。
臺企規模取勝,積極轉型
相較于日韓的技術優勢,臺灣的優勢在于產能的規模,隨著a-Si顯示面板市場需求日益收窄,臺企也在積極向LTPS、Oxide和AMOLED面板技術探索和轉型,其中,郭臺銘對收購夏普念念不忘,主要在于夏普的IGZO顯示技術,可以應用在正在籌建的鴻海路竹6代、貴州6代和鄭州6代的生產中。臺灣的友達光電也在聯合日企在AMOLED面板領域積極探索,而中華映管、瀚宇彩晶正在尋求在車載、工控等領域的突破,積極尋找除智能手機以外的利潤來源。
大陸得地利之便努力追趕
對大陸面板廠商而言,2015年開始,更多的廠商開始轉向LTPS面板。從全球廠商來看,目前能夠量產LTPS手機面板的企業并不多,其中包括天馬、友達、群創,以及日本和韓國企業。但大陸籌建的6代LTPS產線多達7條,如果實現全部量產,在全球中小尺寸LTPS面板市場的市占率將急劇攀升;
目前,日系與韓系面板廠雖在LTPS面板的技術、供貨上占有領先優勢,但隨著大陸面板廠新產能的放大,彼此間的差距將逐漸縮小。在全球成長放緩的手機市場中,LTPS產能的持續擴充將促使價格戰加速發生,甚至帶動廠商之間新一輪的洗牌淘汰。
然而客戶需求仍持續增加,促使非LTPS技術的手機面板廠商不放棄搶占FHD市場的機會,包括AMOLED、Oxide TFT及a-Si。以三星顯示(SDC,Samsung Display)對外出售AMOLED面板計劃為例,其在今年已逐步收到成效,預期2016年將持續擴大對外出售規模,擠壓原先LTPS產能瞄準的中高端手機市場,FHD市場價格競爭將更為激烈。大陸的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和輝光電、信利等在AMOLED面板領域也持續發力,努力追趕日韓企業;中電熊貓、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廠商也在氧化物面板領域持續探索,積極推進其規模化量產。
Quark display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在2015年的液晶面板實際產能已占全球21%,預計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5%,屆時中國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液晶面板行業霸主。近年來以京東方、中電熊貓、華星光電、上海天馬為代表的中國面板生產企業快速崛起,和以往中國涉足技術制造業的節奏不同,以上企業快速擺脫引進國外淘汰產線,只進行低利潤大眾化產品的生產銷售模式,不斷進行大手筆的投入,以期盡快縮小與日韓臺等傳統大廠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