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雖小卻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最重要的支撐力量,但我國作為芯片消費大國,自主供給的芯片占有率不到需求量的10%,進口依賴嚴重。為把信息安全、行業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國近幾年一直在發展半導體產業,雖在“政策+資金”雙重推動下,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舊依賴進口。
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同比增長30.9%" alt="何時國產化?2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同比增長30.9%"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4/25/Trista/1493097191269088513.jpg" width="600" height="324"/>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顯示:2017年2月中國進口集成電路24823百萬個,同比增長23.5%,2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169.7億美元,同比增長30.9%。中國集成電路絕大多數依賴進口,中國芯何時能強勁有力?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2月中國進口集成電路24823百萬個,同比增長23.5%,2017年1-2月中國進口集成電路49129百萬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169.7億美元,同比增長30.9%。1-2月,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達326.6億美元,同比增長14.4%。
雖然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已取得長足發展,產業鏈各細分行業呈快速發展態勢,但作為全球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國家,我國集成電路市場仍嚴重依賴進口,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消費市場規模達 11,024 億元,但當年國內集成電路產 業銷售額僅為 3,609.8 億元,自給率僅為三成,約七成芯片依賴進口,集成電路進口總額已超過同期原油進口額,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以英特爾、 三星、高通等為代表的國際先進企業在技術、產品、上下游和市場等方面擁有雄厚的綜合實力,占據了我國芯片市場主要份額。
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石,“中國芯”的進口依賴嚴重影響我國信息產業安全,我國芯片的國產化需求強烈。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是提升國家 信息安全水平的基本保障。2014年6月,我國國務院發布了旨在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將集成電路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此后9月我國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對行業進行財政支持,以緩解集成電路企業融資瓶頸。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正逐步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我國集成電路國產替代進口趨勢將越趨明顯,集成電路的國產化將為我國集成電路企業以及為之配套的裝備企業帶來巨大市場機遇。
在集成電路上中下游三大產業鏈環節上。上游的芯片設計環節,我國有海思、展訊等公司;中游的制造環節,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是代表;下游的封裝測試環節,我國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