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如果說發展人工智能是一場軍備競賽,那么中國希望成為全世界無人能挑戰的人工智能超級大國。美國和中國的科技企業都在向人工智能領域投入資金和人才,但北京投資人工智能的藍圖——到2030年打造一個規模達1500億美元的產業——凸顯了其希望擊敗美國的雄心。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15日報道,雖然產業政策并不能保證取得成功(中國迄今為止還未能打造出半導體或汽車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但幾乎沒有人會無視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人工智能是指機器模仿人類思考以及執行從精準推送廣告到下圍棋等任務的能力。
曾供職于微軟研究院及谷歌公司、目前經營自己創建的風險投資公司創新工場的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說,2030年的說法太過悲觀。他一口氣列出了中國的優勢:擁有海量人口、數據和人才,甚至所編寫的代碼數量多也是優勢。
中國的7.3億網民數量是美國人口總數的兩倍多,而且中國網民更精于技術。一名技術人士說:“中國的移動應用程序比其他所有地區都超前幾年,擁有一座巨大的實驗室來嘗試各種激動人心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在中國,我們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消費者行為,美國在這方面要滯后許多。”
報道稱,其次,中國提供了海量數據,這是從自動駕駛汽車到電子商務網站等人工智能應用的命脈,技術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對中國公民買什么、去哪里以及與誰聊天均了如指掌。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劉易斯說:“在數據方面,美國根本無法與中國相比。”
此外,中國的資金也是美國無法比擬的,美國的預算正遭到削減,而中國已承諾“積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來主導該產業。劉易斯說:“中國人投入數以十億計的資金,美國投入數以百萬計的資金。當中國的開支多1000倍時,美國很難獲勝。美國被超過這么多,即便中國的效率是美國的一半,雙方的對比仍為500比1。”
報道稱,面對研究資金的減少,美國人漸漸開始擔心,中國可能在這個具有重大軍事和民事價值的技術領域超越美國。
中國在規劃其人工智能目標的文件中稱:“(中國)必須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打造競爭新優勢、開拓發展新空間,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一些惡意批評者對中國的優勢不屑一顧,聲稱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落后太多且缺少人才以追趕領先者。領英網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僅有5萬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類崗位就職,遠低于美國的85萬人,僅為英國和印度類似崗位就職人數的三分之一。但中國在政府及私人層面都正設法追趕他國,一個方法是開出高薪吸引海外人才——特別是海歸。
報道稱,目前尚待觀察中國的觀念是否能與這種人才流動相適應:中國將在多大程度上加入全球群體以發展和推進人工智能,而非僅僅在國家間的一場軍備競賽中競爭。中國工程師很快就指出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共享性質,許多工作都在開源平臺上,以至于百度聲稱,其最近對外開放的代碼能讓一個人在三天內裝配一輛能夠進行(有限)自動駕駛的汽車,中國或任何一家技術巨頭——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加上谷歌、臉書、微軟和亞馬遜——可能會控制將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鑰匙的領域。
報道稱,不管怎樣,中國正投入大量資金和政治資本,用于支持其爭取主宰人工智能領域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