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有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正在成為半導體行業的關注焦點。總投資額達3萬億日元的湖北省武漢市半導體記憶體工廠將于年內投產。在當地生產工廠即將建成,試制生產線的生產設備也開始進場。紫光集團計劃今后10年投資1000億美元。在中美出現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將加快半導體國產化的速度。可能改寫行業秩序的「紅色半導體」廠商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世界最大半導體工廠
在武漢市中心以東約30公里處的開發區「未來科技城」,有的地方尚未鋪設柏油馬路,在這里,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科技(YMIC)正在推進工廠建設。該工廠將于年內開始量產與東芝一樣的NAND型記憶卡。
在1千米乘以1.5千米的廣闊廠區內,截止5月21日,預定建設的3棟廠房中,有1棟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平均每天進出的工作人員多達1000人左右。在通過嚴格安全審查進入廠區的工作人員中,還有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和工廠設計人員的身影。
長江存儲科技的半導體記憶體工廠正在建設中(湖北武漢)
第1棟廠房的生產能力為東芝記憶體公司四日市工廠的一半左右。東芝記憶體公司四日市工廠由東芝與美國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共同投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記憶體工廠。長江存儲科技的第2棟和第3棟廠房也是第一棟相同規模,爭取10年后將硅晶圓的月產能提高至100萬枚,相當于東芝四日市工廠的1.5倍。
長江存儲科技計劃年內通過立體堆疊記憶元件的「三維半導體記憶體」量產32層記憶體。量產啟動時間比韓國三星電子晚4年,之所以備受世界關注是因為紫光集團的投資規模巨大。
4月11日,在比原計劃提前20天舉行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場儀式上,兼任紫光集團與長江存儲科技董事長的趙偉國宣布「未來10年投資1000億美元到芯片制造領域」。紫光集團計劃繼武漢之后,在江蘇省南京市也建設同等規模的工廠。
紫光集團在收購了CPU(中央處理器)和通信用半導體廠商,并設立了長江存儲科技,作為綜合的半導體廠商,是中國半導體國產化象征性的存在。
紫光挖來數百人
不過即使憑借資金實力引入最尖端的制造設備,也未必能夠實現最尖端半導體的穩定量產。半導體生產經數百道工序,必須確立精煉的生產程序。如何投產制造設備,以及如何在短時間內從藥品的種類數量、電壓的強弱等復雜變數中確立最適當的生產方法是十分困難的課題。
于是長江存儲科技在美國硅谷和日本川崎市設立辦事處,錄用先行一步的半導體企業的技術人員。從臺灣和韓國挖來了數百人,加緊確立生產技術。
英國HIS Markit日本調查部部長南川明就中國的半導體技術表示,「華為技術等企業的半導體設計技術已經可以比肩美國企業」。關于紫光集團的生產技術,其認為通過從美韓臺挖來人才,「預計不久后成品率就將提高」。
紫光集團在獲得技術專利方面也在采取行動。2017年摸索與美國美光科技進行合作,不過最后未談攏。目前正在水面下接近美國英特爾。兩家企業于2018年2月宣布在通信半導體領域開展合作,業界相關人士認為,「雖然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無法采取引入注目的行動,不過兩家企業的距離確實在縮小」。
紫光集團與英特爾在記憶體領域的合作能否實現難以預測。不過,不計盈虧、加緊推進工廠建設的紫光集團必將撼動半導體行業。在液晶面板、光伏面板行業,由于中國廠商的進入產生了生產過剩現象,在半導體行業是否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全球的半導體相關人士都在緊密地關注著。
力爭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不想依賴美國企業,所以從日本、臺灣和歐洲企業拿到報價」,紫光集團的采購負責人4月之后對半導體制造設備廠商的銷售負責人這樣說。
紫光集團警惕的是美國政府禁止向其銷售半導體制造設備。如果像中心通訊(ZTE)一樣,美國政府禁止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交易的情況下,紫光集團受到的打擊不可估量。不少觀點認為,受中興事件影響,中國將加速推進半導體國產化。圍繞支撐人工智能(AI)等技術產業競爭力的半導體,估計中美的交鋒將愈發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