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險企提供的國內電力行業風險保障總額超過了7萬億元,不過這對電力行業全風險的覆蓋率仍然很低。
電力行業有哪些風險點?保險業與電力行業應如何聯手做好風險防控?對此,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昨日發布兩項電力行業風險防控導則,這既是雙方聯手發布的首個成果報告,也是中保協自2017年著手推動非壽險風險防控研究以來首個電力行業保險風險研究成果。
中保協和中電聯首發
電力行業風控寶典
生活中,人人都離不開電,但大眾對電力行業的了解卻未必深入。據中保協專家介紹,電力行業屬于資金高度密集型行業,電力企業的資產少則幾十億元,多則數百億元,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電力行業的保險風險進行深入研究。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電力行業風險研究選擇了火力發電廠作為切入點,是因為火力發電為目前最主要的發電形式。目前,我國火力發電企業的整體安全管理水平較高,但是建設期和運營期仍然存在一定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風險,并可能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例如,2016年11月24日江西豐城發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冷卻塔施工平臺坍塌特別重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0197.2萬元。
同時,火力發電廠有系統單元多、技術復雜、危險因素突出的特點,建設期容易遭受臺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運營期則面臨機器設備損壞等風險影響,這些風險可以通過相關保險安排來進行有效轉嫁。
據電力行業保險風險研究項目組負責人、永誠保險承保及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何明介紹,一期研究針對保險涉及燃煤電廠全生命周期中建設期、運營期兩個主要階段進行分析編寫,形成了《燃煤電廠建設期保險風險評估及風險防控導則》和《燃煤電廠運營期保險風險評估及風險防控導則》。
據悉,上述兩個《防控導則》聚焦電廠在建設期的六大風險:相關方風險、自然災害風險、土建風險、安裝風險、試車期風險以及責任風險;同時,《防控導致》聚焦電廠運營期的四大風險:火災爆炸風險、自然災害風險、機器損壞風險以及責任風險。
去年保險業承保
電力行業風險超7萬億元
目前,我國電力行業的投保情況如何?保險行業為電力行業提供了多少保障?根據中保協公布的最新數據,2017年險企提供的國內電力行業風險保障總額超過了7萬億元。
其中,全行業承保建設期電廠2116家,簽單保費54566.6萬元,總保額4506.88億元;承保運營期電廠16179家,簽單保費293512.47萬元,總保額65841.38億元。這些數據來自于67家財產保險公司的反饋,其2017年總保費占全行業的96.05%。
同時,從電廠發生風險向保險公司的理賠情況來看,2017年,建設期自然災害占43.5%、設備因素占24.2%;運營期火災爆炸占16.4%,設備因素占15.9%,自然災害占15.8%。從案件金額角度來看,建設期自然災害占24.6%,火災爆炸占24.5%;運營期自然災害占26.8%,設備因素占23%,火災爆炸占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