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發布微博怒批業內普遍使用60km/h等速續駛里程進行宣傳、極力削弱綜合工況續駛里程露出率的現象。一石激起千層浪,等速續駛里程宣傳問題瞬間在業內引發熱議。
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共分兩種,一種叫做“等速續駛里程”或“最大續駛里程”,另一種則叫做“工況續駛里程”或“綜合續駛里程”。
簡單來說,工況續駛里程就是車輛依據國標《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續駛里程試驗方法》進行測試得出的續駛里程數據。該數據數據為車輛在充滿電之后綜合不同道路情況下的最低續駛里程,所以“工況續駛里程”也叫做“綜合續駛里程”。由于國內數據以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歐洲行駛循環測試)工況為標準而界定,所以也稱為NEDC續駛里程。這一數值也是工信部對外公布的權威車輛續駛里程數據。
“等速續駛里程”則是指車輛在60km/h等速行駛情況下的續駛里程。一般情況下,60km/h等速測得的續駛里程數十分接近該車的最大續駛里程,所以也稱為“最大續駛里程”。由于等速工況下測得的續駛里程大都遠遠超過綜合工況下的續駛里程,不少企業對旗下新能源汽車的等速續駛里程進行大肆宣傳,甚至將等速續駛里程數字放在車輛尾標上,卻盡量回避工況續駛里程信息的露出。
等速續駛里程與工況續駛里程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讓我們將市場上較熱門的部分純電動汽車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多數產品等速續駛里程與工況續駛里程間的差距在20%以上,部分產品的差值甚至達到了驚人的49.3%。
在李想看來,受到“等速續駛里程”宣傳傷害的不僅是消費者,還有企業自身。特斯拉旗下走量產品Model 3入華,對我國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都帶來巨大壓力。部分企業以等速續駛里程數據對比Model 3的綜合續駛里程,這種“自嗨”的模式除了傷害品牌之外,還可能導致企業對已經到來的危機認識不足。
億歐汽車曾就續駛里程問題向部分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進行詢問。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所調查的這些電動車企業談及等速續駛里程宣傳充斥整個行業的現象時頗感無奈。一位新造車勢力領導對億歐汽車表示,“我其實特別不想說等速續駛里程這一數字,但我不得不說。”
某新能源汽車企業內部人士認為,業內對“等速續駛里程”的宣傳主要是由于某些車企率先做出了壞的示范效應,其他車企為避免在宣傳方面“吃虧”而不得不跟進。
當然,事情正在逐漸好轉。目前,部分媒體也已開始響應李想的號召,并發聲明承諾不在今后的文章中使用“等速續駛里程”。當然,億歐汽車在此之前已經決定不再對“等速續駛里程”的宣傳,助力行業環境的凈化。
在媒體改變宣傳方式的同時,不少企業也在針對續駛里程的宣傳進行改進。目前,特斯拉和蔚來都公布了旗下產品在不同使用條件下的最大續駛里程,并推出“里程計算器”以幫助消費者更好了解車輛在不同條件下的續駛里程。這兩家車企設置的可選條件包括速度、室外溫度、輪圈尺寸等,這將對消費者日常用車帶來更高參考價值。
隨著輿論壓力的增大和消費者認知的提升,預計整個行業的宣傳環境將不斷改進,其他車企也將會對產品綜合續駛里程的宣傳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