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秋天可謂是三星的“多事之秋”,先是有消息曝出,三星電子已在9月底暫停在華的最后一家手機工廠的生產。11月初,又有網友爆料稱,三星電子在中國將裁員三分之一以上,全國十一個分公司以及辦事處最終將合并成5個,主要涉及銷售和市場部門。
除此之外,被三星放于與智能手機業務同等重要的顯示器業務,也受到競爭對手的質疑。LG方面表示,三星發布的QLED產品并不具備真正的QLED顯示技術,而是加了QD背光板的液晶電視。
對于此次裁員的真實性,三星并沒有否認,而是回應稱,對相關業務進行了調整,以此推動在中國5G市場中的快速增長。三星在5G技術領域持續布局多年,然而其營業利潤卻出現了持續下跌趨勢,5G技術能否扭轉其業績的頹勢呢。
在華業務一再調整,頻陷裁員、關廠風波
近年來,面對國產手機品牌的競爭,三星曾引以為豪的手機業務遭遇滑鐵盧。據記者了解,2016年,三星手機在中國手機市場銷量統計報告中已被歸入到“其他品牌”的行列中。IDC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三星手機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已不足1%。
與此同時,三星電子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架構調整。2017年8月初,據外媒報道,三星電子一位高管透露,三星對中國業務部門進行了重組,希望扭轉智能手機銷量下滑的趨勢。據了解,此次重組三星關閉了7個銷售點,取而代之的是設立了更加細分的22個分支。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或許意味著三星開始在中國市場收緊渠道。
今年六月,又有消息爆出,三星一份內部文件顯示,6月初,三星電子已調整此前的23個分公司架構,改為11個分公司28個大區。
此外,三星在中國的工廠接連關閉。早在2018年4月,藍鯨TMT記者曾獨家報道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將被撤銷,除6位韓籍高層外,所有員工將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數約320人左右。同年12月,又有媒體爆出,三星位于天津的工廠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將于2018年12月31日停產。
然而,三星手機“厄運”并沒有就此結束,今年十月初,有消息稱三星電子已在9月底暫停廣東惠州手機工廠的生產。據悉,這是三星在華的最后一座手機工廠,對此三星電子表示,這個“艱難的決定”是為了提高效率。
對此,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表示,“三星的制造端,包括天津和惠州的工廠全部都挪到東南亞和印度去了,首先裁工廠生產人員,隨后會影響到制造端供應鏈的工作人員。”
彼時,業內人士曾對藍鯨TMT記者表示,三星能否找到好的代工廠來替代中國,目前還有待觀望,若是代工廠不如中國工廠,或將對三星手機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對此,三星電子也采取了應對措施,決定將每年生產的3億部智能手機中的20%(6000萬部)委托給中國企業生產,韓國供應商的供貨量將大幅減少。
著重布局QLED顯示技術,QLED 8K電視被質疑造假
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三星集團在全球擁有多條產品線的,手機業務僅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三星在顯示屏方面的業務遠比普通用戶想象得要強大。
三星繼承人、公司實際領導者李在镕承諾,該公司將在顯示器業務上進行長期投資,并且稱顯示器業務是三星的三大支柱業務之一,與儲存芯片業務以及智能手機業務同等重要。
據記者了解,三星在顯示器領域多方布局,有消息稱,三星顯示器公司計劃投資13.1萬億韓元(約110億美元),用于開發和制造下一代顯示器產品,以此來應對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供應和價格壓力。
在大屏顯示技術方面,三星則著重布局QLED量子點屏幕。消息顯示,三星顯示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項投資的重點是將韓國一條LCD生產線轉變為大規模生產更先進的“量子點”屏幕的設施。三星顯示器補充稱,這項投資將會創造8.1萬個就業崗位。
業內人士表示,這項投資被視為是三星重塑顯示器行業的一個舉措,同時此舉還能幫助三星保持其在全球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以及在韓國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三星QLED 8K電視自從發布以來一路收割了國內外媒體的各種好評,IFA 2019“最佳電視獎”、AWE艾普蘭金獎、CES2019創新獎均囊括。
然而,就在三星的QLED火焰燃得正旺之際,卻與LG掀起了8K大戰。在柏林舉辦的2019消費者電子展上,LG公開指出三星的8K電視不符合標準。隨后,兩家企業在9月17日舉行了技術說明會上,互指對方的8K電視不達標。
隨后不久,LG便就三星電子的一則電視廣告向韓國企業監管機構提起訴訟,指控其QLED品牌具有“夸大性、誤導性”。LG表示,三星的QLED電視不過是加了QD背光板的液晶電視而已,并不是使用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的“真QLED”顯示器。
如今正處于顯示技術革新換代時期,多種新興顯示技術展開激烈角逐。據記者了解,近年來OLED技術、QLED技術、Micro LED技術分別在不同的場景占據的市場。
今年4月,中國OLED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金鑫在青銅光谷青桐匯光電顯示專場上表示,預估OLED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255億美元,到2022年達到500億美元;柔性OLED市場份額將在兩年內超越LCD。
LEDinside 研究數據顯示,2022 年 Micro LED 顯示的市場銷售額將達到 6.94 億美元,2025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9 億美元。
對此,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現階段,就顯像水平看,QLED和OLED大致相當,QLED的差異化優勢是不會燒屏,OLED的差異化優勢是柔性顯示。劉步塵稱:“在Micro LED技術出現之前,大家一般傾向認為OLED代表了顯示技術發展方向,但Micro LED和OLED相比優勢更明顯。當然,還有一項技術也不可忽視,即印刷顯示技術,不過該技術還在研發中。”
對于QLED顯示技術的發展現狀,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現在市場上沒有真正的量子點電視,市場上所有號稱QLED的電視事實上都是液晶電視,只不過是在液晶電視液晶屏幕后面的LED背光源上加了一層量子點膜,改善了傳統液晶電視的色彩,并不能改變液晶電視的顯示缺陷。”
押注5G手機,手機中國區迭代與品牌策略跟不上友商
此次陷入裁員風波的三星并沒有直接否認裁員的消息,而是對媒體回應稱,三星電子以5G產品為核心調整了產品線,此次“業務調整”是為了強化三星電子在中國的移動業務,以此推動在中國5G市場中的快速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5G的商用落地,三星電子想要在中國重新獲得市場,5G被認為是不可喪失的機會。早在2009年,三星就開始針對5G技術展開超高頻研究,同時加大技術研發,截止2019年初,三星電子申報的5G核心標準專利達1400余項。日前,三星Galaxy S10 5G版正式在韓國上市,值得注意的是,Galaxy S10 5G均采用三星自己的5G解決方案。
此外,三星電子還在中國宣布了一項名為“三星5G先鋒計劃”的5G過渡期計劃,為現在想要更換手機卻顧慮5G網絡即將到來的用戶提供換機服務。
而在售價與戰略布局發面,三星也對其5G手機做出了相關調整。今年10月,三星發布了中端5G手機Galaxy A90 5G,售價4499元,有網友稱之為“華為價”,而華為手機正是布局4000元到5000元之間的價格。
孫燕飚稱:“運營商目前未給5G手機任何補貼,所以早前三星的以舊換新模式成為5G手機唯一的推廣方案,被華為、vivo等手機廠商廣泛應用,而且三星手機是唯一一個銷量突破100萬的手機品牌,銷量優勢體現了其5G技術的成熟度比較高。”
然而,三星智能手機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中仍處于其他手機行列。孫燕飚表示,vivo和愛酷早在九月份之前就推出了價格適中的5G手機,這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成為5G手機新的賣點。
此外,三星電子的運營利潤已出現持續下跌跡象。根據三星電子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其第二季度運營利潤為6.6萬億韓元(約合55.9億美元),同比下滑55.6%。
近日,三星電子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三星營收為62萬億韓元(約合518億美元),同比下滑5.3%;營業利潤7.8萬億韓元(約合67億美元),同比下滑55.7%,主要因為芯片價格持續下跌。
孫燕飚表示:“5G技術是可以提升三星在中國區的業績的,只不過是提升幅度多大的問題,這就需要三星有一個強有力的產品組合,三星手機還需要針對中國的產品迭代方面還需要做一些功課。”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此表示認同,付亮表示:“三星是全球做的比較好的5G手機廠商,但三星手機中國區一直跟不上中國廠商的節奏,包括宣傳、渠道策略等,而競爭對手都在積極調整策略。”
作者:藍鯨TMT 齊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