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醫療的發展,醫院感控領域迎來了機會和挑戰。此次疫情給各行各業都來了打擊,感控行業也不可避免。但感控抓住了機遇,其相對優勢也在此疫情中凸顯。
醫院作為病毒的最大聚集地,人群感染率極高。所以醫院感染防控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醫療效果及病人安危,是防止醫院交叉感染的關鍵。醫院感控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現今已度過34個年頭,也已經形成了從感控監測到過程干預,再到督導評價、教育培訓的完整閉環,目前現代技術在感控中哪些發展前景?物聯網和感控之間是否會擦出火花呢?
在動脈網2020科技賦能疫情防控空中論壇——醫院感控圓桌論壇上,在弘暉資本杜翔的主持下,老肯醫療常務副總經理兼聯合創始人劉俊、藍蜻蜓網絡科技總經理彭訪、智蕙林醫療創始人兼副總裁顧峰圍繞以上問題暢所欲言,深入探討了醫院感控領域的機會和挑戰。動脈網對其精彩內容進行了整編。作為我國知名的消毒滅菌綜合服務提供商,老肯醫療自1998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院內消毒滅菌事業。因春節期間及各地疫情管制等因素影響,公司部分關鍵原材料供應商不能及時復工產,造成上游供應商提供原材料困難。公司派專人協調,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視,及時協調各地供應商供貨,保障了采購物資充足供應、重點合同生產有序推進。
為了滿足一線防疫醫療機構對醫用空氣消毒設備的需求,公司成立了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疫情防控以及恢復生產工作,公司在春節期間已安排員工24小時生產,集中人力物力保障醫用空氣消毒設備供應。據了解,老肯醫療空消一體機產能最高時達到了每天2000臺,是平日生產量的10倍,老肯醫療在短短一個月接到的訂單量超過了以往全年訂單量(每年30000余臺)。
積極應對疫情,老肯醫療受到了眾多部門、醫療機構的肯定和認可,品牌價值得到了提升。劉俊從市場角度分析,醫用級空氣消毒需求,逐漸超越醫療機構本身加速向辦公樓宇、教室、商超、影劇院等新的應用場景延伸,一個成幾何級數增長的家用、商用市場正在快速形成。此外,感控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這也增強了人們對感控的了解和認同態度。
在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藍蜻蜓也在積極響應,利用信息化手段為醫院、人們提供服務。自正月初三開始,藍蜻蜓團隊就針對國家發布的新冠疫情診斷標準,組織醫院感染預警人員,通過已采集的患者臨床數據,研發了早期篩查預警系統。該系統在原有的院感系統升級,現已覆蓋五六百家醫院。
另一方面,藍蜻蜓通過旗下互聯網平臺感知網更新防控技巧、知識、科普,幫助老百姓獲取疫情防控知識。“感控有很強的專業性”。對此,藍蜻蜓還輔助醫療機構進行感染從業人員的防控技能培訓。
在藍蜻蜓網絡科技總經理彭訪看來,此次疫情對信息化企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首先,2020年第一季度,信息化業務基本處于停擺狀態;其二,院感業務雖然不直接產生效益,但能夠通過提高效率做到“節流”。受疫情影響,醫院會提高對醫院院感科的重視程度,將在未來建設中加大投入比重。
此外,面向大眾,消毒濕巾、消毒水等消毒用品可能會有增長。“2003年非典就催生出來很多手消企業。此次疫情或可能使這類企業迎來新一波增長。”智蕙林醫療創始人兼副總裁顧峰說到,由于新冠肺炎具有人傳人的特點,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需要與新冠肺炎患者接觸,感染風險大。為了減少醫患接觸的幾率,機器人參與到了檢測、護理、治療和服務的過程中來。
在疫情暴發前,智蕙林醫療旗下的醫院物流機器人—諾亞醫院物流機器人,已在武漢的亞心醫院、同濟醫院以及武漢市中心醫院運行著十幾臺產品。疫情暴發后,諾亞快速開發了與之對應的機器人自消毒功能。推出了專業消毒柜式物流機器人,這款新型的物流機器人內部自帶消毒模塊,能夠利用光消毒技術,保證柜內環境清潔的同時,也對放入柜內的物資進行消毒,進一步防止病毒的傳播。
此外,諾亞正在研發機器人外表面的立體自動消毒技術,在潔凈等級要求不同(如ICU、感染病房、手術室等)的區域連接處,為機器人配置一個小的物理空間讓機器人進行自動消毒,進而滿足潔凈要求,實現安全配送。顧峰介紹,建立了醫院物流體系,醫護人員可以將精力放在醫護人員服務上,機器人的作用、價值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認可,其社會價值、經濟價值都得到了凸顯。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如此,機器人市場快速的“熱鬧”了起來,也變得“魚龍混雜”了。“實際上,醫療是一個門檻非常高的領域,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或許,機器人市場未來會經歷一段無序發展的過程。”以空消機為例。在全國各級醫療機構中,空消機是一個有應用數量大、覆蓋范圍廣、運行時間長等特點的的產品。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設備管理工作量大、維修保養不到位、缺乏消毒效果監測等問題。
2019年,老肯醫療成功搭建了我國首個智慧物聯網服務云平臺,并將全部空氣消毒產品與云平臺進行了對接。老肯醫療還將在物聯網感控領域內率先投入學術課題研究,與全國知名院感消毒領域專家推進建設相關行業標準,推進萬物互聯。其次,老肯醫療還與多個省市衛生監管中心建立了區域化衛生監督物聯網信息崗位平臺,協助衛生執法部門,高效管控感控工作,通過資源配置、風險分析、趨勢判斷等功能,提供在線監督和預警。
在劉俊看來,未來的感控工作與物聯網密不可分,其應用主要體現在預警作用上。除了空消機與物聯網聯合,老肯醫療正在進行內鏡消毒供應中心的物聯網應用。
顧峰表示,在病區中,智蕙林醫療擁有整個全生命周期物聯系統,從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到標本、耗材器械運輸、回收等場景。其中機器人是我們在本次疫情中物聯網應用的重點,機器人的運行軌跡都需要在云端處理、監控。諾亞醫院物流機器人已實現了醫院全場景智能配送,減輕了院感從業人員的工作壓力。
彭訪則分析了三個醫院感染防控的關鍵點。其一,傳染源;其二是傳播途徑;其三是易感人群。“院感防控的重點在于傳播途徑的隔絕,物聯網的作用就體現在了切斷傳播途徑。”在物聯網平臺出現之前,醫院更多的是以來自身數據、小范圍的區域醫院合作進行院感研究。企業參與進來后,能夠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醫院進行模型搭建、數據分析。劉俊透露,老肯醫療將在感控領域爭取打造一個全球性的大數據平臺。
但物聯網的發展也有其難點,具體體現在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也出現了地域性差異。由此,感控事業的建設也有所不同。這不僅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還需要相關領域的企業有無畏精神,積極開拓稍遜一籌的市場。彭訪提出,在短期內,可以尋找有嘗試意愿、且能起到標桿影響的醫院,做試點建設,從而從點到面進行覆蓋。
顧峰首先做了解答。他提到,國家必須建立完整的分級診療機制。分級診療是可以層層防控的關鍵機制。但醫院是救治行為的主要場所,但也是交叉感染的高發地。“大醫院暫且不提,基層醫院的院感工作是很難進行的。因為院感的專業性也很強,而基層恰是缺少專業從業人員。物聯網若能在基層感控工作中落實,在顯著降低醫療機構成本、減少專業人員依賴的同時,還能夠提高防控水平。”
彭訪則從信息化的角度分析了分級診療的作用,即促進知識、技能的傳播和分享。基層院感從業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都很欠缺。彭訪從藍蜻蜓旗下感知網平臺的數據中得出了這個結論。
感知網是藍蜻蜓在線知識平臺,提供感控知識問答、資料下載、在線學習、在線考試等服務。藍蜻蜓運營團隊擁有逾1.5萬名感控及公共衛生服務人員,設有藍蜻蜓感控大講堂,為全國感控及傳染病相關人員提供在線知識培訓,服務人次超百萬。感知網平臺數據表示,鄉鎮衛生院、民營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層干部對院感新技能、新知識有迫切的需求。
感控事業無關醫院的體量,都應該被一視同仁地對待。劉俊說到,在分級診療的過程中,需要強化思維體系建設。分級診療推行以來,國家鼓勵建設的第三方消毒服務中心就是一個標準的物聯網案例,第三方提供醫院感控設備銷售服務,醫院只需享受服務即可。
隨著5G網絡技術的成熟,物聯網建設的成本便會降低。醫院成本下降后,“物美價廉”的感控物聯網的擴張之路便能夠順風順水。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幫護人員實施獲取設備狀態、設備故障、預警提醒、售后保養進度、效果監測評價等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消毒滅菌效果、杜絕感控事件、保護醫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