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潮網 1月22日訊(記者 杜峰)工業互聯網發展已按下快進鍵。據央視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3.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將帶動超過25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在推動“5G+工業互聯網”支撐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運營商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運營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加速創新,2020年打造出了多項標桿項目。隨著《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工業互聯網有望迎來加速發展。
工業互聯網有望迎來加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展迅速。在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根據工信部數據,目前我國已建成具有較強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70個,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4000萬臺(套)。目前,工業互聯網網絡已覆蓋全國300個城市、連接18萬家工業企業,覆蓋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3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加速著各行業的創新變革。
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驅動產業規模快速提高。根據央視最新數據,2020年,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已達3萬億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的數據則更加樂觀,其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白皮書(2020年)》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將達到3.7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將升高至3.63%,帶動的總就業人數將達到2810.90萬人,同比增長4.90%,新增就業人數131.29萬人,成為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和緩解就業壓力的關鍵動力。
經過2018-2020三年起步期的建設,我國已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新年伊始,工業互聯網再迎重磅利好。工信部日前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打造3至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企業及設備上云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可以預見,未來工業云化及智能化進程有望加速。
此外,地方也在加快布局,成都、南京、西安、大連等地近期密集出臺地方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產業布局進一步提速。
對此,華安證券指出,2021-2023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看好未來三年國家和地方政策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持續支持力度,以及“雙循環”背景下企業自身降本增效帶來的強大內需刺激,工業互聯網發展增速可期、空間巨大。
應用創新助力企業“智”造升級
當前,中國“5G+工業互聯網”的市場需求快速擴張。2020年,三大運營商紛紛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加速創新,打造出了多項標桿項目。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表示,我國不斷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目前全國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涌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等一系列應用成果。
2020年以來,中國電信探索“5G+工業互聯網”在高端制造業中的應用,與中國航發南方公司合作,提供“5G智能工廠”技術方案,實現了包括設備數據采集、機器視覺、高清視頻監控+AI、智能物流等在內的多個應用場景,特別是葉盤生產中,發揮5G穩定和可預測的低延遲功能來實現控制環路,實時監控葉盤生產過程,及時發現銑削過程中影響最終結果的振動現象,解決了國內葉盤加工存在的質量不穩定、加工時間長、返工率高等問題,極大提高良品率。
目前,中國電信與三一重工、中建鋼構、美的集團、海爾集團等在內的百余家行業龍頭企業開展了5G合作實踐,實現5G對各行各業的賦能。
中國聯通持續深耕工業制造重點行業,已在船舶、鋼鐵、航空、煤炭開采、能源、裝備制造等領域進行有效拓展,打造了一批業內有影響力的標桿項目和示范應用。中國聯通打造全球首個結合5G技術的船舶自組網應用,實現了大型船舶重要艙室的網絡全覆蓋,為船舶內部安防、視頻監控、遠洋辦公等應用提供了優質的網絡覆蓋保障。
目前,中國聯通已在船舶制造領域落地了焊機聯網應用、基于5G的機器視覺檢測等“5G+工業互聯網”六大應用場景。中國聯通攜手山推集團,聯合實現基于5G遠程遙控駕駛工程機械協同作業,可廣泛應用于救援搶險、無人作業、一體化施工等場景,助力傳統機械行業向高端裝備轉型升級。
中國移動推動5G﹢工業互聯網向縱深發展。據中國移動副總經理趙大春介紹,截至2020年9月底,已完成100個集團級5G龍頭示范項目落地,帶動了超過1700個省級區域特色項目。中國移動啟動5G﹢智慧礦山燎原計劃,聯合包鋼集團在世界最大稀土礦白云鄂博礦區打造5G智慧礦山露天開采應用,實現礦卡無人駕駛、無人化采掘、井下融合組網、巡檢機器人、高清視頻回傳等等場景落地,提高作業效率25%以上,節約成本約30%。
構建產業生態突破融合應用障礙
如今,5G﹢工業互聯網的案例遍地開花,有專家指出,5G真正的應用場景,80%是用在工業互聯網,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潛力巨大。據億歐智庫數據,我國當前90%的制造業企業配有自動生產線,但僅有40%實現數字化管理,5%打通工廠數據,1%使用智能化技術。
不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5G賦能智能制造能夠更快地大規模推廣,還有不小的挑戰。運營商想要真正深耕該領域,并大規模應用工業互聯網,還需克服跨界融合難度大、工業互聯網平臺間需求差異大、數據信息安全挑戰大等一些難題。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單打獨斗是無法實現5G應用向更多行業擴展,開放和強大的生態合作才是共贏之匙。
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建議著力匯聚多方資源,夯實發展基礎,積極開展協同合作,構建產業生態。
中國電信的策略就是要和龍頭工業企業共同合作,通過強強聯合來構建平臺,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期間,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發布《5G+工業互聯網生態合作白皮書》,白皮書就強化生態合作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做出深入闡述,涵蓋生態合作促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生態合作驅動5G+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生態合作強化5G+工業互聯網能力建設等內容。
中國聯通也在積極搭建生態,以聯盟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為平臺,聚集產學研用各方資源,聯合推進5G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已經建立了以航空制造、裝備制造、汽車制造、家電制造、礦山開采、鋼鐵冶煉、石化和電力﹢產業集群行業為橫坐標,以工業安全等6個領域為縱坐標的生態伙伴合作矩陣。
工信部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也提出,做大做實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廣泛匯聚市場主體,開展產業務實合作。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達1700余家,相關技術、標準、研發、應用等方面的產業合作不斷增強,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
展望2021年,在政策的推動和資本投入多措并舉下,全產業鏈高水平開放合作將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必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