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已成為“新基建”的重中之重。山東省第10萬個5G基站近日開通,標志著山東5G建設發展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從5G商用至今,一張高速、安全、泛在的5G算力網絡已在山東全面鋪開,各運營商以5G創新應用為切入點,深入聚焦農業、旅游、海洋、電力、節能減排及生態環保等行業領域的需求及痛點,為多個行業量身打造5G整體解決方案,進一步加速推進省內產業數字化轉型,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
礦井下的機車運行
在距離地面430米的地下礦井中,一輛無人電機車緩緩運行,依次完成了裝礦、卸載、加速、緊急制動等一系列操作——通過山東能源臨礦集團會寶嶺鐵礦公司智控中心的大屏,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可以看到“敬業號”5G無人電機車的實時運營畫面,而這一系列操作都是由地面調度員借助5G技術在遠程輕松實現的。
會寶嶺鐵礦公司攜手中國移動、華為公司,依托5G低延時、高速率、高容量的領先優勢,破解電機車實時定位、信息實時傳輸、控制實時響應難題,自主編制完成一套完整的PLC控制程序,成為省內第一家正式將5G技術投入工業化運輸里程最長的礦山企業,操作員不用擠在井下狹小的駕駛室,實現了坐在明亮的地面控制中心遠程操控井下運輸電機車的夢想。
在5G網絡加持下,安裝在無人電機車上的通信設備和攝像頭,在運輸中將監控畫面和設備信息清晰地實時回傳到集控中心。地面調度員只需通過監控中心電腦,井下軌道情況、電機車運行狀態、實時位置,便可立即呈現在眼前。會寶嶺鐵礦公司5G無人電機車項目帶頭人楊貴軍介紹,相比傳統有人駕駛,全系統應用以后,減少風險點與隱患10個,徹底消除了觸電、車輛傷害、物體打擊等風險,提高了本質安全水平,提升運行效率達40%以上,電機車司機也實現了向程序員、操作員的華麗轉身。
在萊州灣畔的三山島金礦,國內首臺套基于5G網絡通信的遠程遙控操作鑿巖臺車系統項目也大大提升了礦井的工作效率。操作人員在監控中心通過專業的遙控操作平臺,應用5G網絡通信技術連接井下鑿巖臺車上的車載控制單元及多路紅外高清攝像頭,就能監視臺車并進行遠程無線遙控工作。
工作時,鑿巖臺車通過車載CPE將現場視頻和車輛狀態發送出去,由5G基站接收并最終傳輸到地表集控室;同時,控制室的控制信號由光纖傳輸到工作區域的5G基站,經車載CPE接收從而到達臺車的車載控制系統。鑿巖臺車經過遠程智能改造升級后,操作人員從之前井下現場作業到現在地表遠程作業,工作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操作人員在地表控制室內冬暖夏涼,呼吸新鮮空氣,將職業病發生概率降為零。
海水養殖情況
“通過5G網絡,拿著手機我就可以隨時觀察水產品的生長情況,省時又省力。”海水養殖場管理人員站在“長漁一號”的甲板上滿臉自豪地說著。
與傳統的海洋牧場平臺不同,山東聯通為“長漁一號”搭載了5G通信基站,利用5G網絡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廣連接的特點為海洋牧場定制5G+全景海洋牧場應用,打造了首個國家級5G海洋牧場示范區。
“長漁一號”平臺主甲板長25米、寬25米、型深2.5米,在5G技術的助力下,該平臺可以在深海進行科學自動化養殖。通過基于5G傳輸的水下視覺監控系統,海洋牧場管理人員通過監控指揮大屏或者直接使用手機就可以觀察水產品生長情況,并通過圖像AI智能分析直接獲取水產品生長數據,更有效管理牧場養殖水域水產生長質量,實現科學調整投喂計劃。
在養殖的過程中,該平臺配備的風力自動投餌機,可以配合分配器實現多達64個投喂點,通過基于5G的遠程投喂控制系統,海洋牧場指揮中心可根據不同海域,不同網箱水產生長情況,直接遠程管理各海洋牧場餌料投喂,從而將餌料精準分配至與平臺相連的每個網箱,滿足自動化養殖需求前提下提高餌料利用率。
平臺上搭載了海洋牧場大數據監測系統,利用5G技術可實現氣象、水溫水質、流速流向等海洋數據的實時監測。基于5G網絡的海洋環境監測系統對深海網箱水質水文環境及內部狀況進行實時在線監測監視,為網箱養殖科學管理提供數據基礎及技術支撐。平臺采用太陽能(10.900, -0.24, -2.15%)加風力發電的形式,此外還配備了污水處理裝置,真正做到“安全、環保、無污染”。
在海陸交界處,青島港(5.720, 0.00, 0.00%)實現了基于5G連接的岸橋吊車的遠程控制,是全球首例5G應用于實際生產環境中的集裝箱抓放和搬運案例。在2019年巴塞羅那通信展一經亮相,就獲得全球矚目。該場景將碼頭吊機上33路高清攝像頭和PLC控制器的數據交互方式由傳統光纜替代為5G網絡的混合承載,實現了對自動岸橋吊車的無線控制、視頻回傳和AGV自動駕駛。
圍繞“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山東省持續加快700MHz頻段5G網絡的建設進度,實現全省近海海面5G網絡全面覆蓋,實測5G信號覆蓋距離最遠達到80公里,助力山東成為全國唯一實現沿海海面5G網絡全覆蓋的省份,為山東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打造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VR體驗泰山日出
山東作為新能源大省,光伏裝機全國第一、風電裝機全國第五。新能源受“天熱無風、云來無光”的環境影響較大,給電網穩定運行帶來空前壓力。山東建成的全國首套省域5G電力示范網,在全球首創“面向客戶的獨享控制面切片專網”,賦能電力業務數智化轉型。
在輸電環節,山東打造了5G無人機智能巡檢場景,基于5G+北斗+AI融合創新,針對九大類30余小類缺陷進行精準識別,實現無人機自動巡航、高清視頻安全實時回傳,巡檢效率提升8倍,山東省500kV及以上輸電線路超20萬座基站桿塔實現100%無人巡檢。變電環節打造5G智能巡檢機器人(10.140, -0.08,-0.78%)場景,通過4K高清視頻實現對站內設備的實時監控、故障智能分析,全省已投入1213臺巡檢機器人,巡檢周期由每周1次提升至2小時1次。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泰山游玩,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即可游遍泰山。”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介紹。“通過在泰山景區景點安裝固定機位,部署全景攝像機,采集360度視頻并無縫拼接成一個全景視頻,將獲取到的8k視頻流通過中國聯通(3.950, 0.01, 0.25%)5G設備實時傳輸到分發服務器,游客便可以通過手機、電腦以及VR眼鏡全沉浸式的體驗泰山的標志性景觀,日出、云海等美景盡展眼底。”
在文化旅游方面,山東聯通實施5G+智慧泰山項目、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景區管理系統等4個項目。其中,5G+智慧泰山景區項目,通過5G+無人機巡檢、5G+AI移動執法、5G+VR全景直播等應用,建成全國首個5A+5G景區,成功打造全國智慧景區“泰山樣板”。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景區管理項目則利用5G技術展示黃河入海口——黃藍交匯實時畫面,實現線上實時感受河海交融的獨特景致。
在菏澤的5G+山藥種植智慧農業(4.150, -0.02, -0.48%)園區,基于5G、AI、大數據等新技術,通過安裝360度高清攝像頭,可以直觀看到山藥種植情況,檢測空氣的溫度和濕度,全方位感受山藥生長環境,真正實現無人看管的“智慧大棚”。園區還設有氣象站實時進行天氣情況預測,蟲情檢測器針能對山藥生產最害怕的病蟲害進行監測,同時兼具災情評估的功能,從播種到收獲全流程監控。菏澤移動公司還為陳集山藥種植基地搭建了電商交易平臺,提供了產品銷售的新路徑,助力畝產增收。
像類似這樣為電力、文旅、農業等量身定制的5G應用還有不少: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打造5G遠程醫療應用場景,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手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在水資源治理方面實施了泰安東平智慧水庫、東營市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等項目;在節能減排方面實施了德州黃河河務局智慧后勤管理平臺、淄博排污單位用電智能監控服務等項目,實現電力、能耗等用電量監測,以及用水資源監測與控制;在城市智慧化方面實施了東營新型智慧開發區建設運營項目……目前,5G技術的應用已涉及方方面面,正不斷賦能千行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