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最新文章 學術評論 | 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國際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2021年8月20日正式出臺了,這部法律一共74個條文,既是在總結中國十幾年來相關立法經驗的基礎上所作的一部前瞻性立法,同時也充分吸收了歐美日等國家的立法精髓。 發表于:8/29/2021 《個信法》可攜帶權會成為數據搬運的跳板嗎?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個人請求將個人信息轉移至其指定的個人信息處理者,符合國家網信部門規定條件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提供轉移的途徑”。 發表于:8/29/2021 網聯車輛 | 網聯車輛采集和產生的數據類型概覽 從之前的分析可知,《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按照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的維度展開監管邏輯,體現的是中央網信辦對數據的監管職責。 發表于:8/29/2021 學術評論|《個人信息保護法》精準施治APP過度索取個人信息的三重體系 《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我國迎來了個人信息保護新時代。相比世界許多國家,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似乎有些姍姍來遲,但是晚到有晚到的好處,可以廣收并蓄、后來居上、更加成熟。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它對于數字化網絡信息活動的基本規律,把握可謂更加深刻而精準,特別是對于業界對于個人信息的合理需求和正當處理的方式,具有比較妥當清晰的理解,同時也對個人信息的各種公開、隱蔽乃至變態的加害、危害,有著更加完整而實際的認識,進而在精準施策治理上能夠切中要害,一針見血。 發表于:8/29/2021 張凌寒:《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中的平臺算法問責制及其完善 2020年9月,為征求意見而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下稱《草案》)確立了我國算法自動化決策治理的基本框架,為自動化決策嵌入平臺經濟、數字政府運行劃定了合法邊界。算法是數字平臺處理海量用戶數據、繪制用戶畫像、精準定價與個性化推送的“生產工具”,已經成為平臺運行的核心動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8年發布的《重塑文化政策報告》指出,算法既是平臺的支配力量,也是文化表達和獲取的變革力量。《草案》對算法自動化決策的相關規定,即增加平臺義務、設置監管框架、強化平臺責任等,勢必將深度影響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筆者從《草案》中有關平臺算法自動化決策治理的基本框架展開,探討《草案》給平臺責任帶來的變化。平臺算法治理已經基本建立了算法問責制框架,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平臺責任的認定困境,走向了“技術之治”,但仍須對制度進行一定細化,建立完善的平臺算法問責體系。 發表于:8/29/2021 又一社交電商被爆拖欠貨款 平臺挪用資金問題如何解決 近日,貝貝集團旗下的電商平臺貝店被爆拖欠商家貨款、保證金未退的情況,有近千家供應商參與維權,被拖欠貨款達上億元。 發表于:8/29/2021 日本豐田“編織之城”規劃建設情況及啟示 2020年初,日本豐田公司發布“編織之城(Woven City)”試驗城市項目,因其諸多前沿規劃建設理念、融合實踐AI及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而廣受關注,本文對“編織之城”規劃建設的理念、特點、主要做法及對上海五大新城建設的啟示進行梳理分析。 發表于:8/29/2021 新趨勢:從廣義數字經濟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8月23日,第12屆傳媒發展論壇暨《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1)》發布會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舉行。活動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央視市場研究、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委員會聯合主辦。該藍皮書覆蓋影視、報刊、圖書、廣播、廣告、網絡游戲、網絡視聽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報告,對2020年中國傳媒各領域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梳理,并對2021年的傳媒市場做了多角度的前瞻性預判。《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于2012年起被認證為CSSCI來源集刊,是研究和分析中國傳媒產業以及了解全球傳媒業的權威工具書。 發表于:8/29/2021 赴國外IPO,數據信托能否成為網絡安全審查的“免檢認證”? 8月上旬,滴滴出行通過官方微博否認了讓渡數據權的傳聞。在此之前,路透曾援引內部知情人士的消息,聲稱國內某信息安全公司將成為管理滴滴存儲在國內的海量數據的主要第三方公司。 發表于:8/29/2021 我國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 | 條文背后的技術邏輯“想象” 任何技術規范在制定時,都或多或少地預設了一個技術邏輯的“想象”。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整理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背后的技術邏輯的“想象”。 發表于:8/29/2021 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勒索病毒急救響應篇 為幫助更多的組織單位有效應對勒索病毒威脅,信服君上期分享了《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勒索病毒預防指南篇》,提供勒索病毒加固防護建議,本期將分享勒索病毒急救措施,幫助組織單位進行快速應急響應。 發表于:8/29/2021 犯罪分子利用SharePoint共享文件進行釣魚攻擊 微軟的安全情報研究人員在周二的推文中透露,攻擊者在最近的一個網絡釣魚活動中使用偽造的發件人地址并使用微軟SharePoint文件作為誘餌進行攻擊,其目的是騙取受害者的證書。該攻擊活動針對的是使用微軟Office 365的機構組織,通過使用SharePoint的文件共享功能進行攻擊。研究人員說,該攻擊活動偽造了目標用戶名的發件人地址,而且還模仿了合法的服務,該攻擊活動比往常更狡猾隱蔽,并試圖繞過電子郵件過濾器。 發表于:8/29/2021 美國國防部JADC2的目標就是“連接一切,無處不在” 美國國防部(DoD)的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JADC2)項目很可能是其有史以來最大的IT現代化項目。這將意味著所有六個美國軍種部隊的數據都可以在一個平臺上訪問,涵蓋從戰斗機、潛艇和坦克到戰場上潛在的單兵部隊的一切。 發表于:8/29/2021 網絡攻擊中的深度偽造不是即將而是已經出現! 2021年3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布了一份報告,宣稱在未來12-18個月里,惡意行為者幾乎肯定會利用“合成內容”進行網絡攻擊和外國影響行動。這些合成內容包括深度偽造,完全由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創造或修改的音頻或視頻,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地歪曲某個人在做的事或說過的話,實際上這個人并沒有做或說過那樣的事或話。 發表于:8/29/2021 Palantir怎么投資了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 Palantir Technologies,一家在硅谷的公司,也許是全球最神秘的公司,它是一家專注于政府和金融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它向政府部門、金融、健康和其他行業的公司提供數據分析、信息安全和其他數據管理解決方案。這是一家有助于專門研究執法和國家安全的大數據公司。Palantir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里,該公司獲得的營收為9.01億美元。 發表于:8/29/2021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