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北醒李遠:未來5年已是混合固態LiDAR的星辰大海 與非網7月28日訊 北醒CEO李遠博士受邀出席由中國光學工程協會、清華大學、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等組織單位共同舉辦的《2021無人駕駛發展大會》,并以專家代表的身份在激光雷達專題論壇上發表標題為:“混合固態LiDAR為何在此時爆發”的演講。《2021無人駕駛發展大會》聚焦國內多位產、學、研各界知名專家與企業,匯聚了無人駕駛領域的最新技術和應用成果。 發表于:7/30/2021 中國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選用廣州精信自主研發的傳感器 與非網7月28日訊 由中國中車承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選用了萬訊控股子公司--廣州精信儀表電器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傳感器。7月20日,該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填補高鐵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標志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成功躋身高速磁浮技術第一梯隊。 發表于:7/30/2021 打造全閉環光學技術賦能智能駕駛等產業,艾邁斯歐司朗聚焦四大領域 總收入超過55億美元;超過110年的歷史;在全球廣泛布局,近日,艾邁斯歐司朗市場與業務發展總監金安敏在“EEVIA第九屆年度中國電子ICT媒體論壇暨2021產業和技術展望研討會”上披露了艾邁斯歐司朗業務整合后的關鍵數據。 發表于:7/28/2021 韓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低成本熱傳感器 可用于無人駕駛汽車 據外媒報道,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IST)光電材料與器件中心(Center for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的Won Jun Choi博士及其團隊與成均館大學(SKKU)的Jeong Min Baik教授團隊合作,使用二氧化釩(VO2)-B薄膜開發出一種傳感器,可在100℃溫度下運行,且可以保持穩定性能,并無需冷卻裝置,預計比市場上的標準傳感器的成本更低,從而為其在智能手機和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發表于:7/27/2021 進軍自動駕駛?消息稱三星電子開始研發超小型激光雷達傳感器 據韓媒 TheElec 報道,三星電子已經開始開發一種用于自動駕駛的激光雷達傳感器。 發表于:7/26/2021 Luminar收購獨家激光雷達芯片合作伙伴OptoGratio 據外媒報道,自動駕駛技術公司Luminar Technologies宣布收購其獨家銦鎵砷(InGaAs)芯片設計合作伙伴和制造商OptoGration。隨著Luminar與OEM客戶不斷實現量產Iris激光雷達,此次收購將帶來專業的核心IP并確保供應鏈的安全。此外,此次收購保護了Luminar供應鏈的關鍵部分,并使其與Luminar于2017年收購的現有芯片設計子公司Black Forest Engineering(BFE)進行更深入的整合。隨著公司預備實現產品和技術的批量生產,Luminar正在結合OptoGration和BFE的最新技術,以賦能其第五代Iris激光雷達芯片。 發表于:7/26/2021 低功耗藍牙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提供長達15天血糖水平數據 Nordic Semiconductor宣布位于湖州的醫療設備制造商湖州美奇醫療機械有限公司(美奇)選擇使用其nRF52840藍牙®5.2/低功耗藍牙(Bluetooth®Low Energy (Bluetooth LE))先進多協議系統級芯片(SoC)和nRF52810 SoC,為美奇“RGMS-III”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提供核心處理能力和無線連接。 發表于:7/26/2021 美國研發出可吸收心臟起搏器和可穿戴核酸生物傳感器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最新發表兩篇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利用生物技術,研發出可吸收、暫時性、無需電池的心臟起搏器。此外,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研發出用于檢測病原體的可穿戴核酸生物傳感器。 發表于:7/26/2021 國內外激光雷達盤點及核心產品介紹 自上世紀60年代激光被發明不久,激光雷達就大規模發展起來,如今,激光雷達技術已經滲入到各個領域,包括了軍事、商用、民用等各大層面,而未來在機器人及無人駕駛領域將會開拓一片全新局面。 發表于:7/19/2021 三星宣布其首款集成式汽車級ISOCELL圖像傳感器已投入量產 2021年7月13日 /美通社/ -- 今日,三星推出了ISOCELL Auto 4AC,它是一款汽車級圖像傳感器,可提供120分貝(decibel,dB)高動態范圍圖像(High-Dynamic Range,HDR)并同時支持發光二極管(LED)閃爍抑制功能(Light Emitting Diode Flicker Mitigation,LFM),適用于高清分辨率的(1280 x 960)車載環視影像系統(Surround View Monitor,SVM)或后視攝像頭(Rear View Camera,RVC)。這款新型傳感器是三星專為汽車客戶提供的首個集成式成像解決方案。 發表于:7/17/2021 意法半導體與 Eyeris 合作開發車內監控全局快門傳感器解決方案 服務多重電子應用領域的全球半導體領導者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 宣布,與全球視覺人工智能 (AI) 軟件和車內傳感器融合技術的領導者Eyeris達成合作,通過集成 Eyeris 的先進深度神經網絡產品組合,將意法半導體全局快門傳感器應用延伸到車內監控領域,利用視覺空間感知功能全面了解車輛內部情況。這個先進的感知解決方案可支持汽車安全便利功能,包括駕駛員狀態監控系統 (DMS)、乘客狀態監控系統 (OMS)、兒童人體存在檢測、物體識別、手勢控制和活動預測。 發表于:7/17/2021 【突破】世界最小的可植入單芯片系統,實現無線體溫監測等功能 與非網訊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支工程師團隊,展示了其開發了有史以來最小的可植入單芯片系統,總體積小于0.1 mm³,能夠在注射植入皮下之后實現測量體內溫度等功能。 發表于:7/17/2021 解決可穿戴設備痛點,生物醫學“多面手”是如何煉成的? 2020年中,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顯示:2000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健康預期壽命也從平均59歲增長到63歲。年輕一代除了有機會享受到世界一流的醫療健康服務,還受益于越來越智能的健康監測傳感器等智能設備——過去十年手機、可穿戴設備和數字健康領域取得巨大進步,數字醫療健康得到了迅速擴張。 發表于:7/17/2021 艾邁斯歐司朗攜手美國分子檢測機構BiologyWorks,通過光譜傳感器為COVID-19提供快速、準確、便捷的分子檢測解決方案 中國,2021年7月8日——全球領先的光學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歐司朗集團(ams AG,瑞士股票交易所股票代碼:AMS)今天宣布,其多光譜技術產品被BiologyWorks k(now)?作為核心器件所采用,該設備可實現經濟、快速的實驗室級分子檢測,適用于檢測COVID-19(SARS-CoV-2)及其他病毒感染。 發表于:7/11/2021 自動駕駛大規模采用紅外熱像儀的時代即將來臨 與非網7月9日訊 今年3月,公安部發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 并向全社會征求意見,新增的第一百五十五條,首次在法律層面明確了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進行道路測試和通行的相關要求,以及違法和事故責任分擔規定。這部新法已經通過征求意見的階段,正在向正式立法邁進,讓中國自動駕駛的立法邁出了關鍵的一大步。 發表于:7/9/2021 ?…212223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