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獨家專訪:豪威圖像傳感器的AI戰略 日前,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裁陳家旺先生接受電子發燒友記者獨家專訪,探討了CMOS圖像傳感器的市場未來以及公司的戰略。 發表于:1/30/2019 對無人駕駛“壯士斷腕”蘋果陷于內憂外困中無法自拔 上周,有外媒報道,根據投資研究公司Lynx Equity Strategies的股票策略分析師賈哈拉·尼薩(Jahanara Nissar)和拉杰庫馬爾(KC Rajkumar)發布的報告,蘋果正在縮減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規模,甚至考慮徹底結束該項目。 發表于:1/30/2019 未來的汽車連接器將會是什么樣? 汽車 連接器 是 電子工程 技術人員經常接觸的一種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單純:在電路內被阻斷處或孤立不通的電路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從而使電流流通,使電路實現預定的功能 。汽車連接器形式和結構是千變萬化的,其主要是由四大基本結構組件組成,分別是:接觸件,外殼(視品種而定),絕緣體,附件。在行業內通常又稱做護套、接插件、塑殼。 發表于:1/30/2019 歐司朗新款 PLPT9 450D_E A01 激光器,提升夜間行車安全 近日,歐司朗發布了新款 PLPT9 450D_E A01 激光器。此款第二代藍光多模激光二極管可應用于汽車輔助遠光燈,照明距離可達 600 米,相較過去的 LED 解決方案增加一倍。同時,PLPT9 450D_E A01 激光器尺寸緊湊,在提升司機夜間行車安全的同時,還能實現照明系統設計的進一步簡化。 發表于:1/30/2019 美國法院力挺生物識別隱私法,科技公司收集指紋/面部數據受限 1月28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伊利諾伊州最高法院日前駁回了一起訴訟,該案本來會削弱限制科技公司使用面部識別和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的法律。此舉被視為美國隱私倡導者贏得的一場關鍵法庭勝利。 發表于:1/29/2019 你真的懂MEMS嗎? 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是指尺寸在幾毫米乃至更小的傳感器裝置,其內部結構一般在微米甚至納米量級,是一個獨立的智能系統。 發表于:1/27/2019 CMOS圖像傳感器解讀,中國廠商不會缺席 圖像傳感器是當今應用最普遍、重要性最高的傳感器之一。其主要采用感光單元陣列和輔助控制電路獲取對象景物的亮度和色彩信號,并通過復雜的信號處理和圖像處理技術輸出數字化的圖像信息。 發表于:1/27/2019 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利用AI 實時預測停車位占用情況 大家都經歷過這種情況:驅車數英里到達目的地卻發現,所有的停車位都被占滿了。雖然谷歌地圖(Google Maps)等應用程序可根據歷史數據,預測停車位情況,但是該方法仍具有局限性。據外媒報道,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推出了一個人工智能(AI)系統,可實時預測停車位的占用情況。 發表于:1/27/2019 TE Connectivity分別與中航國際和中國航材成功簽署合作協議 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以下簡稱“TE”)與中航國際航空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國際”)、中國航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材”)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開啟各自在中國民用航空領域的共同協作。 發表于:1/27/2019 人體可視化改變未來醫療 專訪國際數字醫學會主席張紹祥 高頻電刀的原理是通過電刀的電極尖端產生的高頻電流與肌體接觸時對組織進行加熱,從而達到對組織進行切割的目的。相比于傳統機械手術刀,電刀具有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的特點,在臨床上使用電刀可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癥。 發表于:1/26/2019 中國“芯”讀出耳聾遺傳密碼,博奧生物團隊參與研發 采集一滴新生兒足跟血,將從中提取的核酸樣本經擴增放大后注入一片長7.5厘米、寬2.5厘米的載玻片上,放進普通打印機大小的配套儀器里,就可得知受試者是否攜帶遺傳性耳聾基因。這項中國原創的全球首款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系統,使我國320多萬名新生兒獲益,并已走出國門。其研發團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博奧生物集團近日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發表于:1/26/2019 密歇根大學新進展:AI+可穿戴設備,20秒檢測兒童內化障礙 對兒童心理健康來說,內化障礙是一個隱形殺手。兒童在面對恐懼、害羞等心理異常癥狀時,常常不會表現出來,而是將問題內部化。家長不能及時發現,進而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 發表于:1/26/2019 下一代機器人技術是怎么顛覆制造業的?看完下文你就懂了 目前大多數用于生產的機器人體型巨大,它們孔武有力地揮舞著機器臂,對任何膽敢靠近的人和其它生物都會造成嚴重危害。它們所能完成的工作也顯得簡單粗暴,例如:焊接、噴漆、吊裝,構建重型部件等。 發表于:1/26/2019 車載人機交互系統的明天,觸控、語音、手勢識別或將共存? 2019年CES展會上,智能駕艙、車載人機交互系統、沉浸式體驗成為大家集中的關注焦點。 發表于:1/26/2019 斯坦福大學研發血流傳感器 植入之后無需手術摘除 在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上一篇題為“用于血流無線監測的可生物降解和柔性動脈脈沖傳感器”的論文中描述了一種薄柔性裝置設計,該裝置用于在涉及血管縫合的復雜重建手術后監測局部血流,例如心血管,血管和移植手術。 發表于:1/25/2019 ?…798081828384858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