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的區別 你了解多少? 說起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相信業內人士并不陌生,激光雷達是以發射激光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達系統。而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探測的雷達。毫米波實質上就是電磁波。毫米波的頻段比較特殊,其頻率高于無線電,低于可見光和紅外線,頻率大致范圍是10GHz—200GHz。這是一個非常適合車載領域的頻段。 那么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究竟有什么區別呢?跟小編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發表于:3/6/2019 將無線傳感器應用于早產兒體征數據監測,可提升早產兒幸福感 醫生通常將至少有五到六個硬接線傳感器連接到過早出生的嬰兒的身上,跟蹤重要的數據,如呼吸,血壓,血氧和心跳。然而,由于新開發的技術,所有這些繁瑣的電線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 發表于:3/6/2019 Trinamic推出首款采用無刷直流電機的智能電機解決方案 PANdrive PD42-x-1670產品系列是Trinamic首款采用無刷直流電機的智能電機解決方案。 42mm法蘭尺寸BLDC電機具有集成的霍爾傳感器,用于基于FOC的閉環操作。 發表于:3/4/2019 曠視科技全面升級,用數字化AIoT操作系統加速產業融合 可能在很多的第一印象里,曠視科技就等于是一家人臉識別算法公司。而其最初的人臉識別產品的品牌Face++,自公司創立以來,也一直被作為整個公司的LOGO形象。這也使得,外界強化了對應曠視科技即等于人臉識別算法廠商的認知。 發表于:3/1/2019 Arm與Vodafon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簡化企業物聯網部署 北京 – 2019年2月28日 – Arm宣布與Vodafon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能夠幫助企業大幅簡化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部署,并降低部署成本。基于之前在iSIM技術 (integrated SIM) 上的合作,此次合作將Vodafone與Arm的物聯網軟件以及網絡服務相結合,為企業提供可編程的網絡系統單芯片設計,從而無需使用傳統SIM卡。幫助客戶以較低的成本與復雜性,安全部署、遠程配置(remotely provision)以及管理全球市場中大量的物聯網設備。 發表于:2/28/2019 LG G8ThinQ智能手機利用英飛凌飛行時間(ToF)技術實現安全的面部識別 2019年2月27日,德國慕尼黑訊——在這樣一個制造商頗難脫穎而出的市場上,LG發布的2019款新機LG G8ThinQ 將扭轉局面:采用專用飛行時間(ToF)攝像頭的智能手機首度問世。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的REAL3?圖像傳感器芯片,可支持高度安全的手機解鎖和支付識別認證。其前置攝像頭以英飛凌和pmdtechnologies在3D點云算法方面的領先知識為基礎——點云是指3D掃描生成的一組空間數據點。 發表于:2/28/2019 聲紋識別前景可好,初創公司聲揚科技獲千萬融資 在產業界還在為TOF還是3D結構光適用于面部識別的時候,有一家公司已經在更安全的聲紋識別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發表于:2/27/2019 蘇州納米所在柔性仿生傳感器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隨著柔性電子學、材料科學及微納加工技術發展,柔性/可穿戴電子技術近年來成為電子器件研究的重要領域。其中,能夠實現對外界信號精確感知的高性能柔性可延展傳感器是其中的基礎性核心元器件之一。由于具有良好曲面共形特征及輕、柔、韌等特性,柔性傳感器在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醫療監測及運動健康等戰略新興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發表于:2/27/2019 打破傳統方法,MIT新芯片幫自動駕駛汽車穿越濃霧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利用頻率為亞太赫茲的波進行物體檢測的芯片,它可以與基于光的圖像傳感器相結合,幫助無人駕駛汽車穿過濃霧。 發表于:2/27/2019 C&K PT系列密封電源鈕子開關新增適用建筑、農業和工業用途的雙極選項 堅固的鈕子開關,惡劣室外環境用車與設備的理想之選 發表于:2/26/2019 2019醫療人工智能或將迎四大爆發點 在某些情境下,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已超越醫生。2019年醫療人工智能將迎四大爆發點 ,管理領域增幅最大,簡化患者匹配流程,AI成像和診斷能力穩步增長,AI在眼疾領域可實現獨立診斷。 發表于:2/26/2019 骨神經肌肉植入物手術成功 患者能夠靈活控制假體 據2月5日報道,一名瑞典女性已經成為骨神經肌肉植入物的第一個受體,此前她曾遭遇過手部截肢,如今她用此植入物來控制靈巧的手部假肢。醫生以手術的方式將鈦植入物放置在兩個前臂骨骼(橈骨和尺骨)中,使電極擴展到神經和肌肉中,從而提取信號,控制機器人手,并提供觸覺感覺。這項手術使機器人手成為現實生活中第一個臨床可行、靈巧且有感覺的假手。這一重大突破是歐洲 DeTOP 項目的一部分。 發表于:2/26/2019 全球第一個靈巧且有感覺的假手已經成功植入 據EurekAlert2月5日報道,一名瑞典女性已經成為骨神經肌肉植入物的第一個受體,此前她曾遭遇過手部截肢,如今她用此植入物來控制靈巧的手部假肢。醫生以手術的方式將鈦植入物放置在兩個前臂骨骼(橈骨和尺骨)中,使電極擴展到神經和肌肉中,從而提取信號,控制機器人手,并提供觸覺感覺。這項手術使機器人手成為現實生活中第一個臨床可行、靈巧且有感覺的假手。這一重大突破是歐洲 DeTOP 項目的一部分。 發表于:2/26/2019 Melexis 推出無 PCB 霍爾效應鎖存器-MLX92223 全球微電子工程公司 Melexis 今日宣布隆重推出集成無源組件(392Ω 電阻和去耦電容)的無 PCB 雙線制霍爾效應鎖存器--- MLX92223,其完全兼容行業標準的電子控制單元 (ECU),無需另外使用任何外部組件。 發表于:2/26/2019 穿戴式醫療設備想迎來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時代 開發必須面面俱到 總有一天,可佩戴的可攜式醫療設備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事實上,我們不會再將它們視為“設備”,而是更在意它們提供的各種服務。隨著無線連接的持續發展,以及醫療行業向門診服務模式的轉變,設備研發人員如果能夠提前預測到未來需求并充分加以利用,則將迎來真正的時代。 發表于:2/26/2019 ?…767778798081828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