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全球首款主動安全AI電芯量產 7 月 27 日消息,7 月 23 日,德賽電池主動安全電芯?系統量產全球發布會在湖南長沙召開,此次發布會推出主動安全 AI 電芯和主動安全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據悉,這也是全球首款主動安全 AI 電芯量產。 最新資訊 能源發展實現歷史巨變 節能降耗唱響時代旋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能源事業滄桑巨變。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能源生產水平很低,供求關系緊張,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70年后的今天,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增強,我國能源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能源生產不斷攻堅克難,實現跨越式發展,能源消費不斷提高水平,實現歷史性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充分把握新時代對能源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強化各項節能降耗政策落實,我國能源事業取得新進展,能源結構顯著優化,節能降耗成效巨大。 發表于:7/22/2019 南方電力負荷屢創新高背后的經濟新“密碼” 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脊梁,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制造業的腹地,集聚著數十萬家制造業企業。近日,記者深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工地車間,透過機器轟鳴的火熱現場,透過制造業企業用電變化的“晴雨表”,觀察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韌性,探尋大灣區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密碼”。 發表于:7/22/2019 Neuralink腦機接口背后的秘密 Neuralink近日終于披露了它在過去的兩年一直在研究的東西。但是,盡管承諾會在人體上進行試驗,但這項技術在真正產生影響之前還需要取得長足的進步。在面向加州科學院的一場展示中,Neuralink展示了一種醫療設備,它能夠讀取來自連接到一只實驗鼠的1500個柔性電極的信息——比目前植入人體的系統快15倍。 發表于:7/22/2019 啥都不用更動,電池就能降低20%損耗?該技術如今被公開 德國品牌Bosch推出最新的「云端電池」服務,可針對電動車內的電池系統,以網際網絡連接到云端的系統管理方式,大幅度減低電池壽命的耗損,并且提升其使用性能,根據原廠的說法,最多可降低達20%的損耗。 發表于:7/22/2019 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發一納米大小鉑顆粒 比目前燃料電池催化劑性能高一倍 據外媒報道,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制造出了用于燃料電池催化過程的鉑納米顆粒,該新型催化劑的尺寸得到了優化,與目前已實現工業化的最佳工藝制成的鉑顆粒相比,其性能增加了一倍。 發表于:7/22/2019 意法半導體和艾睿電子聯合發布符合小型發動機排放新規的電子燃油噴射參考設計方案 為幫助車企滿足即將到來的單雙缸汽油發動機排放法規,意法半導體和艾睿電子公司攜手發布了一個功能完整的電子燃油噴射(EFI)系統電控制單元(ECU)參考設計方案。 發表于:7/22/2019 最新研發一種鋰金屬電池(LMB)!有3860mAh/g的理論容量! 根據外國媒體報導,德國格拉茨技術大學(technicaluniversityofgraz)的研究人員與行業合伙人,研制了一個由機器人控制的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系統。 研發一種鋰金屬電池(LMB),具體來說是Li/NCM電池。 新的LMB支持快速充電,號稱可以提供最佳的性能和容量密度。 發表于:7/22/2019 SiC的突破要解決技術和原材料兩大難題 隨著硅材料的負載量逐漸接近極限,以硅為基片的半導體器件性能和能力極限已無可突破的空間。人們遂將目光投向以碳化硅(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寬帶隙半導體材料。其中,SiC作為目前發展最成熟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最受重視,被業內公認為最具發展前景的“一種未來的材料”,預計在今后5~10年將會取得快速發展并有顯著成果出現。目前世界各國都在SiC領域投入重資,意圖能夠在硅基半導體以外保持自己國家在IC產業的領先地位。作為SiC功率元器件的領先企業,羅姆日前在北京召開媒體會,羅姆半導體(北京)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所長水原德健先生詳細介紹了SiC的市場動向和羅姆的產品戰略。 發表于:7/22/2019 零部件巨頭如何應變來自新能源汽車的沖擊 未來的十年里,新能源汽車將逐步成為主流,這是不爭的事實。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進入市場多年,在政策的誘導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更樂意去選擇新能源車型。體驗層面,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體驗上已無限接近于成熟的燃油車。雖然,最終哪種能源技術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我們尚不能確定,但以電動力為核心的技術發展早已步入正軌。 發表于:7/21/2019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散熱原理 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會產生熱量,不管是傳統燃油車也好,還是新能源汽車,由于結構的不同,它們產生的熱量的部件是不同的,雖然新能源汽車來沒有發動機,但是也不例外,新能源汽車在行駛的過程當中也會產生熱量,它的熱量與傳統的燃油車產生的地方不同,新能源汽車產生的熱量來自于動力電池,動力電池工作電流大,產熱量大,同時電池包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就會導致電池的溫度上升。 發表于:7/20/2019 ?…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