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開啟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關鍵之年。其中,作為推動中國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演進的重要技術支撐,車聯網具有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和應用市場空間,對于驅動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具有深遠的意義。但機遇常常與挑戰并存,車聯網“大蛋糕”的背后同時也藏著不為人知的曲折。
汽車行業代表的討論更多集中在了車聯網上,足以看出這個領域真的是大變將至,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進入到了實質性的解決層面,這不禁讓人期待滿滿。尤其是在“碳達峰和碳中和”政策落地的大前提下,智能汽車整個行業的發展也走上了加速的快車道。在關于智能車聯網方面的建設上,盡管關于5G和自動駕駛的討論如火如荼,但擺在人們面前的首先是一個法律和法規的問題。
而在過去幾年里,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車聯網的落地按下了“加速鍵”。尤其是5G,憑借著高可靠、高帶寬、低延時等特性,很好地補齊了車聯網在通信網絡層的技術缺口,讓車得以實現更好的移動互聯。對于汽車而言,如何能同時實現高傳輸速率的車載娛樂功能、海量的傳感器數據收集與分析,超可靠低時延的自動駕駛以及車與路網人云之間的無縫互聯,這就要求必須具備一個極其多樣化的網絡。5G剛好可以滿足這些需求,讓車不再是孤立的設備,而是移動互聯系統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助力交通安全性和交通效率提升。
國內對于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非常的重視。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信部高度重視。在出臺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中明確了強化管理、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則,并圍繞健全安全管理的體系,提升安全防護的能力,推進安全技術的手段建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等方面,就車聯網、網絡安全作出了系統的部署。
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希望能在汽車里做更多的事,這就需要車聯網技術來對汽車生活進行支撐。現如今在汽車應用領域已經出現了一系列新技術,包括電力系統的改進、復雜的遠程信息處理,還有自動駕駛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也因車聯網而改變。
智能網聯汽車是5G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領域之一。5G網絡憑借其低時延、高可靠等特征,有效提升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采集、傳播、處理和利用能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隨著車輛編隊、自動駕駛、遠程駕駛等新場景不斷加入,智能網聯汽車對通信網絡的帶寬、移動性、時延、連接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我們提出‘5G+計劃’,通過提升網絡、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水平,推動車、路、云、網協同共享,提升信息精度,讓汽車具有感知、決策與控制能力。智能網聯汽車與5G技術深度融合,還將助力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構建。在上海洋山深水港,“5G+L4級智能駕駛重卡”項目已開始商業化運營。
作為實現這些功能的重要技術支撐,車聯網也由此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新車上的滲透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尤其是對于本身就具備科技基因,且對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新技術接受度更高的新造車企業來說,搭載率愈發地高,比如蔚來、小鵬等新造車企業,目前均在快速部署車聯網應用。
未來隨著車聯網滲透率的不斷提升,車聯網發展潛力巨大,國內相關企業在車聯網各細分領域積極布局。在新基建加速布局下,車聯網產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如果說兩三年前所講的“智慧交通”只有“車”這一個維度可以突破,今天,車聯網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維度、更深層次的進展,智慧交通正在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