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21年,5G不容置疑是最熱門的議題和賽道,2021年是我國5G網絡快速發展的一年,并已成熟化的涉足市場上的各行各業,如工業、車聯網、能源、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
2022年5G也將持續發展,截至2021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16.43億戶,其中5G用戶達到3.55億戶,在移動電話用戶數中占比達21.61%,較2021年第三季度有所下降,但較2020年年底仍大幅增長1.56億戶,滲透率也增長了10%。2022年2月份末,5G移動電話用戶達3.84億戶,比2021年末凈增2905萬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23.3%。
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是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5G通訊設施則是實現人機物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5G對于國家經濟發展、科學技術創新、人民日常生活而言至關重要。
國家高度重視,助力5G產業飛速發展
從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5G”,再到2019年5G應用從移動互聯網走向工業互聯網,進入商用元年,國家政策對5G的重視度不斷上升。2020年是5G發展的關鍵年份,中央政治局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務會等會議和相關文件多次強調“加快5G商用步伐”;2021年,國務院下發了要求提高5G服務質量的文件,從根本上加大5G用戶的滲透率。其中,《“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5G用戶普及率從2020年的15%增長到56%。
6月19日電 技術分析公司CCS Insight在其最新的全球市場預測報告中稱,5G移動技術在2022年將突破10億用戶大關。在全球宏觀經濟前景趨緩的背景下,5G智能手機和5G網絡的普及的正加速發展。
預計到2022年底,5G網絡連接數將達到12億,比2021年增加近一倍。預計到2026年全球將有40億個5G移動連接,占比達到45%。
此外,5G固定無線接入和蜂窩物聯網連接數也將在2022年達到1600萬,預示著5G網絡多樣化的使用前景。
盡管與光纖和有線寬帶相比,5G固定無線接入連接仍然很少,但全球越來越多的運營商正在尋求利用5G來提供高速家庭寬帶,而無需部署光纖網絡。5G固定連接用戶數量有望在2026年達到8300萬。
隨著新的5G物聯網設備和應用的出現,機器對機器 (M2M)和蜂窩物聯網(IoT)也為5G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前景。預計2022年5G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900萬。到2026年,預計將有4.55億個M2M和物聯網連接使用5G技術。CCS Insight預測,中國憑借在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的重大投資,將在這一新領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CCS Insight的分析認為,現在5G已成為新智能手機的“標配”。據該公司稱,今年銷售的6.81億部新手機將是5G機型,占總銷量的44%。盡管出現供應限制和通貨膨脹導致需求下降,但這些困難并未阻擋5G時代的到來。
工信部發布了《2022年1-4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公布的數據顯示5G網絡用戶只有4.13億戶,此前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數據顯示5G套餐用戶達到8.7億戶,5G網絡用戶只有5G套餐用戶的47.5%。
這樣的數據對于運營商來說無疑是相當尷尬的,5G發展了兩年多了,在運營商的傾力推動下,5G套餐用戶接近9億了,可是使用5G網絡的用戶卻不到半數,這樣就有點不太好看了。
事實上5G商用兩年多來,5G當初預期的許多目標最終都不了了之,例如1000多項5G應用推廣一年多時間后被砍掉六成,其中的榜樣應用之一的遠程手術因為種種原因而被暫停,隨后有科技企業高管表示自動駕駛技術并非一定需要5G,確保自動駕駛技術安全的還得靠車上計算機,這與此前業界強調的自動駕駛是5G的剛需大相徑庭。
業界也曾強調物聯網是5G的剛需,然而三大運營商此前自行依靠2G、4G Cat1發展了14億物聯網用戶,如今又力推NB-IOT成為5G的技術之一,這都與5G強調的超大帶寬、超低時延沒有太大關系,不過應用了5G的超大容量,NB-IOT強調的是超遠距離覆蓋、超低功耗,還有超低成本。
運營商的數據也顯示當前14億物聯網用戶的費用極低,ARPU只有1元錢,甚至低至七毛六分錢,中國移動的9億物聯網用戶貢獻的收入只有100多億,收入太低導致運營商意興闌珊,如今運營商對于5G收入的重心已再次轉回到手機用戶身上。
中國移動公布的數據顯示5G套餐用戶的ARPU超過80元,比2G/4G用戶的ARPU高出六成以上,可惜的是正如工信部的數據指出這些5G套餐用戶真正使用5G網絡的不到半數。
造成如今5G尷尬局面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是5G網絡的覆蓋未盡完善,兩張5G網絡合計擁有150多萬座5G基站,平均每張5G網絡的基站數量只有70多萬座,根本無法完善覆蓋全國,對比之下中國移動覆蓋全國的4G網絡就擁有240多萬座4G基站。
運營商不愿大舉建設5G網絡也有它們的痛苦,中國移動的4G網絡自2014年開建,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4G網絡自2015年開建,直到2019年才完善覆蓋,4G網絡的投資尚未完全收回;5G網絡的投資成本太高、運營成本也極高,特別是電費成本讓運營商苦不堪言,以致于運營商不得不在空閑時段關閉5G基站,如此情況下當然不愿迅速大規模建設5G網絡。
我國已經進入到了5G時代。近日,根據信通院公布的今年1月份國內手機出貨量數據,5G手機出貨量為2632.4萬部,同比下降3.5%。這一數字大大超乎人們的預料。在國內5G牌照發布已經將近3年之后,5G手機出貨量不增反降,著實令人關注當前5G通信的消費趨勢。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剛剛發布的《2022年H1中國移動通信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1年國內5G用戶已經達到了3.55億戶,而4G用戶數為10.69億戶。目前在比例上,5G用戶數量還沒有超過4G用戶的一半;但隨著國內5G網絡覆蓋率逐步提升,5G用戶數量預計將會進一步擴大。
對于消費者來說,5G套餐的性價比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地方。
5G用戶數量越來越多
在2月28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披露,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H1中國移動通信消費市場研究報告》統計了2021年的國內5G用戶數。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4G用戶數為10.69億戶,5G用戶達到了3.55億戶。
在網絡覆蓋方面,目前5G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市城區、超過98%的縣城城區和80%的鄉鎮鎮區。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擴容,5G用戶數量預計將會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