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最新文章 詳解大數據時代下的三種存儲架構 大數據時代,移動互聯、社交網絡、數據分析、云服務等應用的迅速普及,對數據中心提出革命性的需求,存儲基礎架構已經成為IT核心之一。政府、軍隊軍工、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大型商業連鎖、醫療、金融、新媒體、廣電等各個領域新興應用層出不窮。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數據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資產。作為數據載體和驅動力量,存儲系統成為大數據基礎架構中最為關鍵的核心。 發表于:8/11/2015 物聯網成功?先跨過數據分析這一關再說 物聯網(IoT)概念相當龐大,并非萬物皆可連網就可以解釋物聯網的“精髓”。試想,萬物皆可聯網所收集的巨量資料(Big Data),若只是單純的儲存在伺服器中,也只是“大而無用”且占伺服器儲存空間的“紀錄”。若是龐大的資料可進一步分析并透過網路或云端做出適當反應,物聯網的建構才真正有意義。 發表于:8/11/2015 基于粗糙集約簡并加權的SVM分類算法 針對Web中文文本分類中現有權重計算方法的不足和SVM算法對大數據量模式分類的低效性,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約簡并且加權的SVM分類方法。粗糙集作為SVM分類的前期預處理器,應用粗糙集的約簡理論和基于Web中文文本的可變精度粗糙集加權方法對分類前的數據分別進行簡化并計算權重,從而提高SVM后期分類的效率和精度。實驗結果表明,SVM對約簡并加權后的數據進行分類,分類性能得到了進一步保證。 發表于:8/10/2015 基于一種大數據應用架構的消費者行為分析 研究了一種大數據的應用程序框架,通過使用拓撲數據結構、共生技術分析和馬爾科夫鏈理論來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首先將與消費者相關的數據轉換成一種拓撲數據結構;然后使用拓撲關系、一種共生矩陣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分析,推斷出馬爾柯夫鏈模型。仿真結果證實了該理論框架的有效性。 發表于:8/10/2015 樹型編譯系統設計 從編譯系統的用戶界面出發,探討了不同類型用戶界面的優缺點。提出了語句模塊預處理-編譯器的設計思路,闡述了此設計方法基于樹型界面實現可視化編譯系統的具體實現步驟,重點討論了樹型系統部分的實現方法。 發表于:8/10/2015 應急預案流程的Petri網建模方法研究 為了提高應急信息系統模型的語義基礎,提出了一種基于Petri網的應急預案流程的建模方法。以ABC模型為上位本體建立了應急預案流程本體,提出了應急預案流程的Petri網建模過程,并定義了應急預案流程中本體和層次Petri網的映射規則。使用該方法對某公路橋梁搶修應急預案流程進行Petri網建模,并通過仿真分析驗證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發表于:8/10/2015 美高森美推出專為關鍵任務應用而設的 基于SLC的最高容量安全固態硬盤 致力于在電源、安全、可靠和性能方面提供差異化半導體技術方案的領先供應商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 Corporation,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代號:MSCC) 發布用于國防、情報、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和其它國防相關網絡區域存儲(NAS)應用,并具備最高安全性和容量水平的串行先進技術附著(SATA)固態硬盤(SSD) 。隨著高分辨率傳感器的使用增加,數據存儲方式也在改變,推動了對更高密度SSD的需求。美高森美在緊湊型2.5吋、9.5毫米的外形尺寸中充分運用微型化技術來滿足這個市場需求。 發表于:8/9/2015 人員身份識別系統在發電企業的應用實踐 介紹了發電企業人員身份識別業務需求背景,闡述了建立人員身份識別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點介紹了系統建設目標、系統設計總體思路和設計原則,就系統軟件架構設計及主要業務功能進行了詳細論述,并根據在發電企業的實際使用情況總結了系統的應用效果。 發表于:8/9/2015 基于邊緣檢測的雙樹復小波圖像融合算法 提出了一種新的圖像融合算法——基于邊緣檢測的雙樹復小波圖像融合算法。多聚焦圖像經過雙樹復小波變換較好地克服了傳統小波變換的平移敏感性等缺點;低頻系數利用邊緣信息進行融合,較好地保留了圖像的細節信息,提高了融合圖像的質量;高頻系數則采用常見的基于區域特征的融合規則。實驗結果證明,該算法能夠有效地提高融合圖像的清晰度,細節更為豐富。 發表于:8/8/2015 基于vxWorks的ADS-B地面站熱備份設計與實現 在vxWorks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下,硬件采用PC104,實現了網絡和串口的主備份ADS-B地面站之間進行信息交互,通過主、備份機器之間的心跳計數器完成主、備份機器之間的自動切換,使得ADS-B地面站給監視終端的數據保持連續,保證了管制員對目標的全天候實時監控,確保空中交通的安全。同時提供命令接口供用戶強制實現主、備機器的切換,解決了空管設備的雙機熱備份之間的自動切換。 發表于:8/8/2015 基于d-AIFCM的Web用戶聚類分析 傳統FCM聚類算法存在初始聚類中心較為敏感的問題,易陷入局部最優。針對此問題,提出了基于密度權值和自適應免疫系統的FCM算法(d-AIFCM)。算法在對Web用戶進行聚類分析的過程中,基于用戶群體之間的相似性,引入密度權值生成候選初始聚類中心,采用自適應免疫系統的原理確定初始聚類中心,自動生成最佳分類,解決傳統FCM算法對初始聚類中心敏感的問題。實驗結果表明,d-AIFCM算法在收斂次數和聚類效果方面較其他同類算法有所提升。 發表于:8/7/2015 云計算可信性問題研究 系統地總結梳理了國內外云計算可信性研究現狀,重點綜述了云計算可信平臺、框架與模型,可信機制,可信技術,可信管理,可信評估等方面,并得出若干結論:(1)較多文獻往往借鑒傳統信任管理和可信計算理論與方法;(2)針對云服務提供商的可信性評估研究較少;(3)可信服務度量與評估是云計算領域亟待突破的重要研究課題。 發表于:8/6/2015 私有云平臺上CP2DR模型檢測階段的研究與實現 針對私有云這種特定平臺上的安全性考慮,提出了一種私有云平臺上的動態安全防護模型CP2DR,CP2DR模型主要利用了虛擬機反省技術(VMI)和虛擬機動態遷移技術來實現私有云平臺上的防護和響應階段。重點在檢測階段,利用隱藏式樸素貝葉斯(HNB)分類器進行檢測。實驗結果表明,CP2DR模型在檢測階段使用的HNB分類器相比于其他分類器有更顯著的優勢,這也使得整個CP2DR模型在私有云平臺上被更好地運用。 發表于:8/6/2015 har-speed M12千兆以太網有線饋通面板 2015年8月,上海——浩亭為千兆以太網的應用環境開發了X-編碼M12有線饋通面板。產品到達用戶時已完成組裝,并可立即使用。用戶因而可節省大量時間,無需擔憂電線和連接器之間的連接問題。 發表于:8/6/2015 中國自主研發的芯片及系統已完成 作為一家以電子信息為主業的軍工單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子”)試圖扭轉這一局面,構筑自主可控的計算機產業發展生態。近日, 中國電子旗下中國軟件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定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安全可靠的計算機芯片及系統已經研制完成,今年9月將參加中國黨政機關計算機系統的工程招標。 發表于:8/6/2015 ?…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