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性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連帶造成半導體廠很大的經營負擔,年年都需投資設立更高價的新廠房,從動土到落伍不過5年水平,無法追上的廠商只有被淘汰。但是物聯網(IoT)技術的普及,卻讓這些舊設備與舊廠有了新的生機。
太陽誘電(Taiyo Yuden)與SoftBank合作制造的超低耗電物聯網通信模塊、Sony與Altair Semiconductor合作研發可10年才換電池的通信模塊,都是以舊設備生產;日立制作所(Hitachi)旗下設備廠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在2016年夏季推出舊設備維修服務,都是應對相關商機。
PC與智能手機每次更新改款就是強調更強的運算能力,更快的處理與通信速度,更大的記憶容量,因此都需要用更新更精密的半導體;可是物聯網不是終端系統,而是現有系統的信息傳輸網絡體系,重點在于如何配合現有系統運作。
手機傳輸數據的速度需求,現在到每秒1Gb都還嫌慢;但監視橋梁水壩是否會崩塌的系統,每個月1Kb就已足夠;農田作物狀況的監視,與溫度濕度農藥紀錄的傳輸,每天不到1Kb,這都不需要高性能的系統,舊款半導體便足供應用。
相對的,道路橋梁監視系統在安裝后必須持續作業至少40年,手機的換機周期則只有2~3年,因此物聯網使用的半導體需要強調長時間可靠性與省電,經歷多年考驗的舊款半導體生產線,有比較多的統計資料與使用經驗可以確認系統壽命,比較適合新時代物聯網事業的需求。
而且使用時間超過10年的系統,還有很強的訂制化特性,每年每批次訂單不至于像個人計算機或手機用品那樣大,用上12寸晶圓生產線并不劃算,4~8吋晶圓生產線便足以應付市場需求,瑞薩(Renesas)目前還有相關產品線,在汽車等利基市場相當受到重視。
目前這類物聯網相關無線模塊,采用的通信規格主要是藍牙(Bluetooth)的低耗能(BLE)規格,因此像京瓷(Kyocera)之類零組件廠,也積極開發這類低耗能低價格的通信模塊,搶入物聯網市場。